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加快发展加速转型大力推动产业振兴发展步伐

今日崇州 2012-03-02 15:55 大字

全友家具生产车间刘朝伟摄桤泉现代农业示范区李远鹏摄街子古镇酒吧一条街甘润摄《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振兴年”工作的实施意见》重点辑要

近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产业振兴年”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2012年是崇州市灾后产业振兴的开局之年,全市要进一步加快产业振兴发展步伐,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努力实现工业振兴;加快服务业提档升级、提速增效,努力实现服务业振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品扩牌,努力实现农业振兴;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大力改善民生,全力保障三次产业振兴。

总体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成都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成都市确定的“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定位,大力实施“产业振兴、城市驱动、文化繁荣、环境优化”战略,努力开创建设“现代产业新兴城市、生态田园宜人城市、西蜀文化特色城市”新局面,实现崇州三次产业振兴。

工作目标 

主要经济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5%。 

重点项目目标:全年实施重点项目205个,总投资663.37亿元,2012年计划投资185.96亿元。其中:农业项目27个,总投资110.37亿元,2012年计划投资23.49亿元;工业项目43个,总投资180.50亿元,2012年计划投资53.15亿元;服务业项目41个,总投资160.77亿元,2012年计划投资44.29亿元;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项目94个,总投资220.74亿元,2012年计划投资65.03亿元。 

对外开放目标:力争全年引进亿元项目30个,5亿元项目10个,10亿元项目3—5个。实际引进到位省外资金100亿元以上,利用外资1.5亿美元,出口贸易1亿美元。工作重点 

工业振兴: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全年实施工业项目43个,完成投资53.15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80亿元。 

重点打造工业产业高端发展新体系。加快推进总投资为37.2亿元的22个消费类电子产业项目的开工建设和投入生产;依托塑料光纤国家地方工程实验室,培育壮大塑料光纤产业;加速推进意德、博杰、前锋等5家电子产品企业的建设,年底实现建成投产;继续坚持招大引强思路,全力争取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崇州,为尽快形成崇州消费类电子产业集群奠定坚实基础。 

全力推进家具产业向高端迈进,促进家具产业升级增效。年内完成16万平方米全友家私建设项目,建成产品展示厅和家具博物馆,并投入使用;年底建成5.39万平米的“安居天下”项目3号厂房,并进入试运行阶段;年内建成柯乐橱柜生产项目科研楼和2号厂房,并实现竣工投产;加快占地100亩的成都君客木业项目建设,年底建成投产;加速推进奥普博郎尼家居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投资1.3亿元,并完成16000平方米的1、3、5号厂房建设。 

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建材产业升级发展。积极鼓励川建管道进行技术改造;加快美涂士化工项目二期建设,年内实现主体竣工;推进海丰玻璃生产基地和涂料生产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年底完成厂房主体工程;加快建成澳力鑫、锦江泡沫、玻璃深加工、汇通宝涂料等项目,年底实现厂房主体竣工。 

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建设占地约116亩的川西蓄电池项目厂房主体工程,年底实现厂房主体竣工;推进新美丽点鞋业、长江鞋业、金获儿鞋业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建成投产。 

服务业振兴:加快提档升级、提速增效 

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努力构建以高端旅游产业为引领,以房地产、现代商贸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逐步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倍增要求。全年实施服务业项目41个,完成投资44.2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文化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逐步增加。 

大力实施“城市驱动”战略,加快“三大新城”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加快“南部新城”建设,启动以成蒲铁路站为中心的“南部新城”商业街区建设,形成新兴商务区;加快“滨江新城”建设,尽快启动滨江西路景观打造,基本形成“滨江新城”雏形;加快羊马“湿地新城”建设,重点打造城市湿地,初步形成城市湿地景观;依托“三大新城”建设,努力构建新型现代商贸中心,推进房地产、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力争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达到54亿元。 

全面提升崇州旅游品质和规模。按照国际品牌、成都名片和5A级景区标准加速街子古镇整体开发打造,年底完成怀远、元通古镇风貌改造,基本形成“古镇金三角”旅游景区;加快羊马——崇阳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全力打造羊马湿地公园、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乌木博物馆品牌,年底完成嘉裕五星级酒店建设,加快罨画池周边整体打造步伐;继续推动以琉璃坝为代表的山地旅游开发,启动九龙沟灾后景区恢复工程;以“重庆路——最美乡村公路”为名片,加快建设重庆路沿线生态观光旅游走廊,加快花果山整体综合开发,年内完成三郎起步区“意境区”一期会展中心建设项目,并形成接待能力。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7亿元。 

以“三大新城”和街子古镇为核心,打造“生态田园宜人城市”,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全年实现新开工房地产项目26个,完成年度投资31.2亿元,建筑面积达150万平方米以上。进一步加快“滨江新城”和“南部新城”房地产开发建设;加快羊马和街子房地产开发建设。 

按照建设“西蜀文化特色城市”要求,大力实施文化繁荣战略。加快落实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打造文化产业新增长点;挖掘整合西蜀文化资源,集中打造具有崇州特色的孔子、陆游文化及古蜀州文化;依托古镇“金三角”打造,保护和推广怀远藤编、道明竹编和金鸡风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非遗小镇项目发展;积极发展文博文化产业,推进乌木博物馆、奥普等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农业振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品扩牌 

全年实施农业项目27个,完成投资23.49亿元,农业增加值增长4.5%,全市规模适度经营率达到40%。 

从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入手,突出“一区”(桤泉高新现代农业核心区)建设。充分发挥“专家大院”作用,发展产学研合作联盟,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攻关力度,引导农业科研所、科技人才、科技成果项目向桤泉集聚。促进四川农业大学现代农业研发基地的科研教学基地建成使用,年底完成桤泉蔬果动漫小镇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5个,将桤泉打造成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加快“四园”(花果山生态观光农业园、羊马北部都市农业园、白头创意农业园和江源粮经高产示范园)建设,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力争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以上,土地股份合作社经营面积达到8万亩。 

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构建农业科技研发、试验、成果孵化为一体的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机制。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专业网站;完善农资服务体系,完善粮食收购和供应网络建设;支持和鼓励经合组织和龙头企业创新农业经营机制,促进农产品流通。 

实施品牌战略。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生产和经营,按照“两主四辅”特色农业规模连片发展要求,推动一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逐步建成以“文井源”农产品公共品牌为代表的有机农业强市。年内新增有机品牌3—5个,申报省、市名牌农副产品各15项。 

要素保障:夯实基础设施,大力改善民生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汶崇路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实施街安路、元胜路改造;建成通乡油路53公里、通村公路136公里、农村断头路39公里、联网路4.8公里。加快工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经开区承载能力。加快市政道路改建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区路网结构。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完成龙门山旅游快线琉璃坝支线工程。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完成三江110KV、西江110KV和廖家220KV变电站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推进保障房工程,加大旧城拆迁改造力度;加大社会事业项目工程建设,年内完成集贤乡等11所公益性幼儿园项目建设;尽快启动中医院住院部项目建设;年内启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年底实现工伤康复和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完工。 

加大场镇改造力度,努力改善农村发展环境,逐步实现城乡共繁荣。继续推进羊马、街子、桤泉重点镇建设,加大一般场镇改造力度,完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商业等公共服务配套,加强场镇风貌改造和环境整治;努力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切实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质量。 

(李远鹏辑)

新闻推荐

每月960元,崇州市执行新的最低工资标准

本刊讯成都市人民政府于日前下发了《关于调整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根据通知规定,崇州市将执行新的最低工资标准。新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960元(每日44.1元),非全日制...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