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农民起义首领陈胜殒命于此

亳州晚报 2022-04-08 11:39 大字

县级文保单位大王殿如今的大王美丽乡村古色古香的集镇牌坊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东汉绿釉陶楼

三庙合一话兴衰

涡阳县陈大镇是个历史古迹遗存颇为丰富的乡镇,其所辖的大王村这个不起眼的小集市,却有着厚重的历史人文遗迹和众多美丽传说故事。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这里是秦末农民起义首领陈胜被杀之地。今年初,大王村被认定为安徽省第九批千年古村落。

村名因陈胜而得

大王村原名大王殿,又名隐王殿、大王店、洪福集。始建于西汉,因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死于此地,后人为纪念他而建大王殿。

据史料记载,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义于蕲(今宿州),后陈胜为秦将章邯所败,于下城父为御者庄贾所杀。《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记载:“下城父,又名下城父聚。在今安徽涡阳县西北(大王店位于涡阳县城西北12里)”;《史记·陈涉世家》称:秦二世二年(前208年),“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之以降秦。”;《清一统志·颍州府一》:“下城父聚,以近故城父县,故加下。”

《史记》记载:“陈胜葬砀,谥曰隐王,高祖时,为其置守冢三十家砀,至今血食”。建立张楚政权的陈胜王在短短六个月的时间竟然死在了车夫之手。后来汉高祖刘邦平定海内,追念陈胜的革命首功,命令地方官修治陈胜墓地,并置守冢三十家,俾得世祀。后人又在他被害的地方下城父建大王殿以祀之。

不只是陈胜,这里还留下了其他一些诸侯王的历史印记。

涡阳县《城郊区志》记载大王店说:相传当楚汉争持期间,刘邦为孤立项羽扩大自己力量和同盟军,对各方面都采取妥协方针。他对那些背楚依汉的诸侯王(如燕王大韩王信、赵王张阜等),都承认其封邦割据;对那些亲楚投汉的卖力分子,也都分地封王(如封韩信为楚王,封彭越为梁王,封英布为淮南王),就在此时,这里也分封了一位诸侯王,那时的请侯王,也称大王,也有称大(音代)王的。自然有诸侯就盖了一座大殿,作为大王的礼拜和发号施令的地点。大王死后,葬于大王店的东南角约一里处,其子世袭,子死后事于大王店西南角的一处。连续世袭几代,朝廷不再封王。大王店年久失修,随之倒塌,旧址只存在一片高地和瓦砾。唐朝贞现时期,在这里盖一片庙宇。民间流传一直把这里叫“大王殿”。

该村曾出土过的诸侯王等汉墓就是对历史记载的有力佐证。1975年5月,该村村民深翻平整土地时,在大王店东南、西南两角的一里处,分别挖出两座大汉墓和一些小汉墓。两大墓用砖万余块砌成,砖质坚硬,图案清楚,砖已用于建焦尧小学,墓内文物很多,被运往阜阳博物馆,其中的东汉绿釉陶楼,为反映贵族歌娱生活的明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据考古学家鉴定,此墓为汉代诸侯王之墓。

据涡阳县《城郊区志》记载:唐朝贞观时期,在这里盖有一片庙宇,名曰佛爷庙、天齐庙;明朝永乐年间重修大王殿庙宇;清朝时,在两庙之间又建了一座关帝庙。后来,三庙合一变成佛寺,占地六十亩,有僧侣五百多人,香火十分旺盛。在大王中学西北面的韩庄,村民种地时曾经挖出和尚圆寂时的坐缸(瓮棺)。

据考查,抗日战争前夕,修建蚌亳公路时,曾在佛庙两侧,发掘有汉砖砌的隧道数条和汉砖砌的水井七眼,由此推断,大王店的三庙均是建在汉朝大王殿的废墟上的。

1856年,捻军和清军在大王店和尹沟展开激战,捻军战败,大王庙被清军焚毁。战后,当地人在原庙旧址上修建“洪福寺”,寺西边修建“洪福桥”。因为连绵不断的战火,人民期盼和平,希望皇恩浩荡,赐洪福于民。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涡阳县志》里记载有“洪福寺”这个古庙宇的名字。辛亥革命后,战乱频仍,僧侣四散谋生,几顷地的寺产充了公,庙成了寺院和学校。

1937年,日冠侵华,敌人到处狂轰滥炸,大王店的洪福寺也未得幸免,只剩下断壁颓垣、一片瓦砾,后由大王店集上开明人士张敏卿、刘思公、诸学董出面,地方百姓,集资献料重修庙宇。

洪福寺现仅存二殿,是座斗式结构古建筑,坐北朝南。大殿、三殿“文革”时遭破坏。二殿门前放着一个柱础,是在原大殿遗址挖出来的。二殿拱形门楣上有两个彩绘半圆,分别为红黄两色,打开二殿木门,房梁内两根红漆木柱顶着一横梁。殿内原有明朝石碑一块,高约两米半,两边刻有四爪龙,并有文字记载。明代大铁钟一口,重约两吨,后毁于大炼钢铁时。

清军血洗大王店

大王店,曾多次毁于兵燹,又多次战后重建为集。最后一次毁于1856年,为清兵镇压捻军起义时。

当时,清兵派僧格林沁剿捻,联合河南巡抚袁甲三,集数十万人军队发动进攻。时捻军在雉河集根据地,有八十多万义军。很多捻军不愿在自己家乡作战,盟主张乐行在战与不战之间徘徊不定。这时,捻军中一员女将的一句话,终于使盟主下定决心与清兵决一死战。讲话者是杜金蝉,杜金蝉对张乐行说:“将军拥兵百万却要弃战归田,清妖能要大家好好的回家种田吗?”在座的捻军将领听到杜金蝉的话,群情激昂,共同请战,盟主张乐行当机立断,誓与清军决一死战。

首先张乐行调黑旗军旗主刘玉渊,放弃义门邓圩的圩寨战略防御中心到大王店驻守,因清军从亳州向雉河集进攻,大王店成为清军首当其冲的进攻据点。捻军当时三万多人,清军约五万人,先头部队的清军就有六千余人,多为骑兵,且武器精良,致使刘玉渊身受重伤,三万捻军战死,于是清军占领捻军“首都”尹家沟。义军被迫退入雉河集,从而拉开史无前例的捻军雉河集保卫战(1863年)。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捻军失败,很多将领被杀,大王庙被焚烧,集被夷为平地,方圆十几个村庄的人几乎被杀绝。

后张乐行被叛徒出卖,遭清军凌迟处死。至此,清末这次重要的农民起义和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一样,均在此遭遇失败,这两支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起义军的首领也都于此惨遭杀害,结果不能不令人唏嘘。

(记者路振杰通讯员赵春晓文/图)

新闻推荐

小麦田管正当时 “科技壮苗”夺丰收

涡阳县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种植大户讲授田管技术本报讯三月大地,生机盎然,正是小麦春管好时节。涡阳县店集镇宋来宝农作...

涡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涡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