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乐业人气旺 千年古镇展新颜

亳州晚报 2022-02-23 09:13 大字

古城镇获评安徽省第九批千年古镇小吃摊点人气旺

初春,走在谯城区古城镇集市上,只见街道两侧商店橱窗里,商品琳琅满目,来往的人群在小贩的吆喝声中流连忘返,讨价声、还价声、谈笑声,此起彼伏,汇成了一曲欢快祥和的“集镇交响曲”。

2021年底,建城1900多年历史的古城镇被认定为安徽省第九批千年古镇。如今,国家重点交通项目京九铁路、商合杭高铁和G344国道穿境而过,高铁古城东站发送旅客量不断攀升,让这个偏远小镇一跃成为谯城、太和、涡阳三县区之间客流、物流集散中心。

小镇经济红火外地人变“自己人”

“文明街”是古城集镇的商业街,聚集了鸿星尔克、特步、安踏、海宁皮草等知名服装品牌,是集镇人气最旺的地方。“这条街人气最旺,我每天早上7点多要干到晚上7点。”正在招呼客人的小吃摊主李中龙说,他干小吃行业已经八九年了,生意越来越红火。

古城镇在6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内,常住人口有2.1万余人,外来人口8600余人,店铺2378家,大型连锁超市6家。李进老家在河南省郸城县,来古城镇33年,凭借一把理发刀,先后在古城和亳州市区购置了房屋,“我现在也算是古城人了。”

只有扮靓集镇,才能笑迎八方客。自2019年以来,古城镇先后利用项目资金投资了2亿多元,实施了建成区内雨污分流工程,建成了一座日处理污水2000吨的污水处理厂和一个占地8亩的文化休闲娱乐广场,拓宽、延伸和修复道路、巷道52.8公里。

古城镇在加大文明集镇创建的同时,不断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常态化治理模式,让“一处美”变为“处处美”。环境改善了,人们心也敞亮了,生活幸福指数也跟着上升了。

能人返乡创业群众“家门口”就业

“在家门口就业就是幸福。上个月俺领了6000多元的工资,比在外面打工挣得还要多。”在亳州市两小无猜服饰有限公司缝纫车间里,柴庙村26岁的康艳丽放下手中缝纫活说,在家打工既能挣到钱,又不耽误照顾孩子学习和生活。

2021年10月,受《致亳州老乡一封家书》感召,52岁的王贯中返乡创业,投资上亿元在柴庙村成立了一家集服装开发、设计和销售为一体的劳动密集型出口贸易公司——亳州市两小无猜服饰有限公司。“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我一定全身心地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回报家乡的养育之恩。”王贯中表示。

只有稳定的就业收入,才能保障群众的幸福。2020年以来,古城镇乘着市、区的“双招双引”政策东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运用“四送一服”办点对点跟进服务,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让企业一心一意地扑到发展上,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群众的收入,实现政府、企业、群众“三赢”。

目前,古城镇已有167只“金凤凰”返乡创业,成立公司、家庭农场、合作社、种养殖基地和加工基地等,带动就业4000余人,帮助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高铁国道穿城打通发展“大动脉”

古城历史悠久,向来商贸发达,尤其是商合杭高铁开通和G344国道通车后,由一个区位偏远的乡镇一跃成为区域客流、物流集散中心。“高铁古城东站每天发送旅客上千人,在全国镇级高铁站中名列前茅。”古城镇党委委员赵勇介绍。

正在候车的村民王海准备去芜湖打工,“高铁真是太方便了,一天能耍个来回,家里有事能及时赶回来。”王海说,高铁开通后,古城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了,以后他准备在家找个工作,不出去打工了。

古城镇党委书记王冠表示,古城镇将紧紧抓住交通优势,以党建为引领,以“农业稳镇、工业强镇、商贸富镇、人才兴镇”为纲,持续推进各项工作与集镇建设提质、实施乡村振兴、增进居民福祉相结合,做大做强共同富裕“蛋糕”,让社会更和谐,产业更兴旺,群众更富裕。(记者李鹏通讯员杨中勤文/图)

新闻推荐

“借名”直播起纠纷

本报讯近日,涡阳县法院花沟人民法庭审结了一起直播账号归属案。原告黄某某与被告陈某某于2015年12月举办婚礼并同居生活,未...

涡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涡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