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报纸就是收藏历史

亳州晚报 2021-06-04 08:27 大字

王立杰展示他收藏的“连体报纸”《衢州晚报》整版报道王立杰

5月29日,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退休干部王立杰,登上了浙江省衢州市《衢州晚报》当天报纸的头版整个版面。该报道以《一封读者来信背后的故事》为题,讲述了报纸收藏爱好者王立杰收藏《衢州晚报》的故事。

他是怎样登上远在浙江省的《衢州晚报》头版的呢?近日,王立杰向本报记者讲述了其中的故事。

前段时间,喜欢收藏报纸的王立杰给《衢州晚报》总编辑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是中国报协集报分会会员,收藏了上万份报纸。我在网上看到《衢州晚报》版式大气,极具视觉冲击力,很想收藏一些,由于路途遥远,不能前往求报,只得写信向您求助,请您在百忙之中,帮助一个远方读者实现心愿……”

很快,该报记者和王立杰取得了联系。记者惊讶地发现,王立杰竟然还收藏有23年前的《衢州晚报》试刊号、1995年的《衢县报》的创刊号、衢州所辖县市区的《今日江山》号外和早已停刊的《衢江报》。王立杰还向《衢州晚报》推介了亳州,王立杰表示,亳州和衢州一样,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欢迎衢州朋友来做客,品美酒、尝药膳、逛古城。

报纸见证着历史的发展变迁,报纸是时代的记录,被誉为散装的百科全书,收集报纸能够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在我国各种收藏活动中,集报仅次于集邮而居于第二位。刚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王立杰,热衷报纸收藏二十多年,至今已收藏了全国各地的党报、晚报、晨报、经济报、体育报等各类报纸的试刊号、创刊号、复刊号、停刊号上万种。

在王立杰的家里,记者看到他家几乎每间房子里都堆放着藏品,有的是分门别类放在专门的报夹里,有的是还没来得及分拣的。这些报纸的年代自新中国成立直到现在,涵盖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各类报纸。新中国成立当天的《人民日报》,20世纪50年代的《亳县日报》,仅出版一期的《涡阳晚报》,打开后有一人高的连体报,一次出200个版的“百版报”,用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报纸等等,这些难得一见的报纸让人大开眼界。

说起自己收藏报纸的源起,王立杰表示,上世纪80年代,爱好写作的他经常给《安徽日报》等报纸投稿,每每稿件见报,他都会认真收藏起来,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收藏报纸的习惯。收藏报纸贵在坚持,多年来,王立杰每年都会花费不少时间和金钱,通过多种方式去集报,曾经为了一份报纸的创刊号,他会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赶到当地。

2008年10月8日,原《亳州报》更名为《亳州晚报》,王立杰跑到市区多个报亭,买了近500份当天的《亳州晚报》,用于和全国的收藏爱好者交流。

集报二十多年,王立杰养成了浏览全国各地报纸的习惯。那么,“横向”比较了这么多报纸,王立杰最喜欢什么样的报纸呢?

王立杰说,他喜欢收集一些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报纸,版式大气的报纸能一眼夺目,吸引读者。还有一些精美的连体报,将一个地方的大事件、节庆日、报庆周年,或是本地的风景名胜制成连版,都很有纪念意义。此外,一些重大事件的报道也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收藏价值。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报纸都会记录一个地方的历史,都是极具收藏价值的。”王立杰说,如今纸媒的试刊号、创刊号少了,停刊号开始出现,所以,这更激励着很多报纸去创新创优,努力耕耘。“如果有人说网络可以替代报纸,这是片面的看法。新媒体中,你获得的只是海量的瞬息资讯,而只有报纸才是对历史精华的最好撷取记录。”王立杰说。

说起未来,王立杰表示,希望有机会可以将自己收藏的报纸进行展览,让更多人通过这些具有时代感的“故纸”,去了解过去,认识历史。

(记者路振杰文/图)

新闻推荐

“六一”战斗

为进一步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动员群众参加抗战,豫皖苏边区党委和新四军六支队决定在新兴集隆重举行五卅运动15周年纪...

涡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涡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