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古井探秘 □李伍伦 龚井源

蚌埠日报 2021-05-31 08:31 大字

朱熹《观书有感》方荣浩书龙岗,高邮湖畔的一个古老集镇。它三面环水,可小镇上却遍布水井。水井不但分布在街边、院落里,更奇怪的是,一些人家的厅堂、卧室、厨房中及廊檐下都有水井,据说小镇水井有72口之多。地处水乡泽国的小镇为何有这么多水井?这些井凿于何时、为何人所凿?又为何要凿在房中、廊下?在一口口幽深的井眼里珍藏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传说最多的是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辅佐朱元璋成就帝业的军师刘伯温一日在紫金山夜观天象,发现江北某处有一股紫气冉冉升起,扶摇直上。刘伯温算定,这是一股“天子气”,预示着这里将来要出“真龙天子”争朱家的天下。刘伯温效忠大明王朝,他决定亲自去实地查看,并将其“化解”。刘伯温扮成算命先生往北一路查访,最后查到这股紫气出自龙岗。他便走街串巷,发现龙岗处处有龙的标志,地名龙岗,河叫龙王河(后叫铜龙河),庙有龙王庙、龙象巷,还有龙须沟等。他断定这是一条待机腾飞之龙,要想办法割断龙脉,去掉“紫气”。他便摆摊算卦,告诉龙岗人,不久将要发生三年大旱,要各家自凿水井,预防天灾。据说镇上共打了72口井,把这条龙钉死了。

透过传说的神秘面纱,拂去历史的烟尘,探寻人类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历史,就可以看出龙岗众多的古井正是我国悠久井文化的一个缩影,是龙岗人战胜自然灾害、创造生活、享受生活的伟大创举,是一种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现象。

龙岗古井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见证

龙岗傍湖,水资源十分丰富。水成就了龙岗古镇,历史上凶猛的洪水也多次毁掉了古镇龙岗。旧社会水旱灾害频繁,人们防御灾害的能力有限。一场暴雨,山洪袭来,龙岗南头就下水。听老人讲,民国二十年(1931年)大水淹掉大半个龙岗。笔者亲历的1954年大水,水淹到南头张松记小店门口,东门也有不少人家下水。滚滚洪水带着牲畜尸体、房梁茅草垃圾等一起流来,污浊不堪。一场大水常常会停留半个月左右才能退去,浑浊的污水,人们无法饮用。洪水来临,受水淹的居民有的搬到北头、西头亲戚家去暂住,多数人家在自家屋里搭上木板,名曰“水台”,惶惶度日。有时遍地洪水,有时又是赤地千里。20世纪50年代的某年大旱,南头的铜龙河干涸,人们一早抬桶提壶,赶到二三里外的老大河——二道渡去刮“塘汪子”(河底的泥汪水)回来度日。现实灾害的无情,迫使龙岗人在自家凿井备灾。再看龙岗水井的分布,经常淹水的南头、东头水井较少,我只记得李家庄后面靠近陶修正家有口深井,地势比较高,20世纪50年代被填掉。而西头、北头和中市口一带水井较多。说明南头常淹水,一旦洪水袭来,水井就受到污染,水退后水井里的污水无法排出。也许当年南头在大旱之年也打过井,后来被洪水淤塞了。

古井里隐藏着古老的故事

龙岗人为了抵御水旱自然灾害,在院落、街头打井,这个理由大家都能接受。但有些人家为什么把水井打在室内呢?令人费解。如位于中市口的老字号商店“潘恒盛”家的正屋大厅内东侧偏南处有一眼古井,井深20多米,白矾石的井栏,内圆形,外呈六角形,井栏沿口处有八道沟痕,是长年打水的绳索磨出来的,古井仍在,目前成为外地游客到龙岗观光的一大景观。另有北大街戴宗昌先生家上房床下有一眼古井(仍在,主人用水泥板封盖);东大街元复兴茶食店后进房中也有一眼古井(房拆井填,现为废墟);中市口张乐和商号的原厨房内紧挨锅灶有一眼井(现仍在);更奇特的是南大街吴元生先生家院落中有一眼古井,一半在古墙内,一半在古墙外,令人不可思议。东大街炮仗店李连宾家的院内更有一口神奇的井,井壁砖缝内渗出的水珠,滴落井底,夜深人静时,发出“叮咚”的声音,人们称之为“龙吟”,这给古井又增添了神秘的色彩。龙岗的古房屋建造都比较简单,墙基一般深一二尺,用整砖或碎砖砌出地面,上面放好木柱排山,每根柱下垫一块方石头,谓之“山课”,墙沿柱子往上砌,砌至檐口上梁。谁家愿意把房子砌好后再在家里、厅屋、厨房等处掏很深的井呢?一是费工费时;二是掏深井对墙基廊柱有影响,有损房屋结构;三是室内有井,家中小孩子怎么办?难道龙岗人真是为了冬暖夏凉而在屋内掏井?这个理由说不通。深究其原因,还要从龙岗的水患说起。

当你走进龙岗,可以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历史上的龙岗名宦辈出,商贾云集,十分富有。但龙岗现存的百年以上的老屋整砖绵起、辅梁辅柱的不多。碎砖砌墙、五架木梁的草房和瓦房占大多数。龙岗到处都是碎砖瓦片,这说明龙岗历史上曾屡遭洪水的洗劫,人们灾后重建,为了防止再遭洪水,多在废墟上建些将就住的房屋,而不愿建造豪华的宅院,将来再度毁于洪水。老人讲,龙岗地下还有一个龙岗古镇。很久以前,南河下有临河一条街,商店林立,靠近码头,许多家油坊设在附近,故地名叫“油巷口”。在我们父辈时,这条状若江南的临水街市早已荡然无存。1963年枯水时,人们从古河中挖出大批直立于河中的木桩,这是当年支撑临街房屋用的。还有人介绍,不少龙岗人靠掏古墙根的砖头卖钱度日,“文化大革命”期间,在罗家竹园旁的一条人行便道下挖出一段古街道,就有很多古砖。

由此可见,古镇龙岗兴于水、毁于水。历史上曾有巨大的水灾几乎毁掉古镇。建后被毁,毁后又建,街市、房屋几经变迁。而龙岗的古井则早就存在,人们在建房时有的宅基地上就有古井,人们舍不得填掉,想利用它。于是有的留在厅堂,有的留在房内、厨下、走廊。平时便于洗涤,炎夏贮藏食物,兵荒马乱时也可藏匿钱财。不然怎么解释潘恒盛家的井栏上有多条绳索磨下的痕迹?潘家人不可能天天打水洗涤,龙岗老宅本身就潮湿。生意兴隆,客来客往的潘家大厅怎能经常打井水呢?吴元生家的古墙内外井,应是先有井而后有墙,在墙下掏井更不可能。龙岗人善于说故事,谈上代的掌故,从“跑长毛”(太平军),“李家庄”的变迁,“周龚陈戴”四大家族的奇闻轶事,讲到商店“老字号”兴衰始末,六十年前抗大八分校、九分校在龙岗的掌故时至今日人们还如数家珍。可从未听说古井是哪年掏的,是谁掏的。也从未有人说自家的一口古井可谓一笔财富,是祖传的“宝贝”,应该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相传“伯益佐舜、初作井,凿地而求水”。打井是项技术活,古代称打井的人为井匠。打井的人要会看水源,知道什么地方能出水;要会券井壁,防塌陷;井底寒气足,要会防护。镇上几十口水井,不可能全请外地人来打井,肯定有龙岗人参与此事。不少水井上小下大,十分精致,井栏造型优美,雕刻精细,井台中高四周低凹,铺的砖块十分美观,这需要一批能工巧匠。在封建社会,手艺就是财富,打井的技术肯定会世代相传,可龙岗找不到哪家上代是打井的。也许古井的历史比古镇还要早。

唐人张守节《正义》:“古人未有市,若朝聚井汲水,便将货物于井边卖,故言市井也。”水井吸引人们晨汲,商贩到井边卖货,我国最早的集市就是因井而形成的。故人们把在买卖交易中欺诈蒙骗的人视为“市井小人”。龙岗古镇也许是在若干个井市基础上形成的。南宋初年,高邮湖形成。由于水路畅通,龙岗地区有大量移民迁入,井市扩大,最后形成龙岗古镇。照此推测,龙岗的水井,应在宋代以前就有了。也许只有通过科学的探测,才能揭开龙岗古井的谜底。

古井给龙岗人的生活带来情趣

龙岗的古井,一是让龙岗人不受水旱之害,二是增添了生活情趣。自家院中有井,用水方便。俗话说,冷水要人挑,热水要人烧。龙岗人爱清洁,经常洗刷衣物,用水多,在自家院中取水洗涤既方便又经济。河北省琢州市有口古井叫“张飞井”,传说当年张飞将未卖完的猪肉藏在井内保鲜。龙岗人也知道利用水井来保鲜食物,盛夏将吃剩下的饭菜悬于井中,不易馊。

井水冬暖夏凉,冬天洗涤不冻手,夏日除饮用外,还可将西瓜等泡在井水中降温。水井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消防。龙岗人为防洪水毁家,多数人家建造的简易草房,过去的锅灶烧柴草,极易发生火灾。镇上置有水龙,一旦发现火情,四邻便从各家井内提水注入水龙内灭火,十分便捷。

水井也是连接邻里间友谊的纽带。水井不能家家都有,一家有井,四邻来用,见面打招呼,井台叙家常,“远亲不如近邻”,一口水井把邻里联系在一起,和睦相处,亲密无间。龙岗的街道呈“井”字形,东边北头的一条街叫“义井街”,据说是住在附近的崇、佴两大姓捐资凿成的,专供附近居民和过往行人饮用,井在街边,井上一口青石井栏,“文化大革命”期间井被毁,井栏不知去向。水井也是人们的精神源泉。我们小时候在井边嬉闹,用井水照自己,丢下砖头瓦片听“噗通”的声音以测井水深浅。小学的课文上有猴子下井捞月亮的故事。看古装戏《井台会》,讲的是李三娘在磨坊受苦,一次在井台打水,与长大成人的儿子“咬脐郎”井边相会。旧社会,男女有别,男女在井台相会,帮助打一桶水,一声问候,一个眼神,就可能燃起爱的火花。当年抗大八、九分校的学员常在井上帮群众担水,龙岗的姑娘在井台帮助抗大学员洗衣服,水情、人情、爱情溶在一口井里,龙岗有不少女孩子跟随抗大学员奔走他乡。“乡井”——同乡同井,“井”也是家乡的代名词。“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千古绝唱。诗人看到月光照在井床上,睹他乡之井想到家乡之井也在月光的普照下,这首诗的实质就是“背井离乡”之人抒发思乡之情。远在他乡的龙岗儿女,一想到家乡的水井,便会想起许多和水井有关的故事,勾起几多乡愁。

古井是笔丰厚的资源和财富

“井”字,两横平行,两竖平行,两组平行线的交叉,造就一个朴实无华的汉字“井”字。寥寥四笔,如一幅俯视图,表示着滋养生命,灌溉五谷也灌溉出一种文化的物体。透过井口,不仅让人看到深邃的泉水,还让人们读到悠悠岁月里永汲不竭的文化故事。浙江河姆渡曾发掘出一座井干式水井,距今已有七千余年。安徽涡阳老子故居园中有九井,山东孔府有灌婴井,江西九江也有以刘邦大将灌婴命名的灌婴井,南京有陈后主与张丽华躲避隋兵的景阳井,杭州有岳飞之女殉父投井的银瓶井,成都有“文君当垆”的文君井、女诗人的薛涛井,洞庭君山有柳毅井,故宫有珍妃井……每口古井都有一段脍炙人口的传说。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各地对古井都精心保护,还有的地方对古井进行科学的开发和利用。一个湖畔小镇有这么多神奇的古井,而且和“尚书”“状元”“进士”、抗日军政大学的将士们联系在一起,可谓一笔丰厚的资源和财富。可多少年来,古井和古镇一样衰败,有的屋毁井废,有的古井被掏井砖致使井毁,有的为防意外而被填掉。现存的若干口古井也是破败不堪。如果对古镇龙岗进行综合性开发,搞个长远科学的开发规划,请考古部门和有关专家,也可对龙岗古井形成的年代、布局的特色进行科学考证,揭示谜底,弄清它的历史价值,再进行有计划地保护、挖掘和开发利用。可先选一二口古井进行清理。抽干水,挖出底层的淤泥,看井中有无古人在躲兵祸时遗留下来的物品。在古井中发掘出重要文物的报道屡见不鲜。2000年4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龙山县里耶镇一口古井中发掘出木简牍三万余枚,是2200年前秦朝的书简,填补了我国历史上的空白。龙岗古井中也可能会有意外的发现。如能全面清理,再傍井树碑、建亭、题咏,把龙岗建成一座“古井博物馆”,也不失为一件美事。

新闻推荐

以考促训提升遂行能力

日前,涡阳县民兵应急分队在训练基地接受亳州军分区一行督查考核。年度民兵军事训练工作展开以来,涡阳县人武部细化量化考核...

涡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涡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