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大城之路” 追逐“品质之城” 大建设让合肥更美丽宜居

合肥日报 2021-01-01 02:04 大字

本报讯记者昨日上午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上获悉,“十三五”以来,合肥“133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快实施,城市建成区面积由403平方公里拓展到487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由335万增长到420万,城镇化率由70.4%提升至76.33%,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现代都市区空间格局基本形成。

内外交通更加畅达

五年来,合肥大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612亿元。随着轨道交通、路桥等重大工程项目相继建成,合肥城市内外交通更加畅达。

轨道交通迈入网络运营时代。1、2、3号线及5号线南段相继投运,运营里程延伸至115公里,呈现“四线运营,多线在建”的火热场面。

城市路网密度不断提高。“十三五”期间,合肥市建成上海路、铜陵路高架北延、阜阳北路高架北延、裕溪路高架东延等160公里城市快速路;与此同时,和平路、大众路等一批主次干道相继通车,城市道路长度达3029.07公里,累计增长37.3%,城市建成区路网密度提升至5.95公里/平方公里,累计增长18.1%,“高快一体”城市路网进一步完善。

断头路、拥堵点治理成效显著。打通怀宁路下穿天鹅湖隧道,涡阳路、广德路等20个打通断头路项目已开工建设;组织开展“我为治堵献一计”活动,32处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堵点”有效改造,通行效率显著提升;公共停车场、充电桩建设持续推进,建成公共停车泊位3.2万余个,充电桩5万余个。

对外交通更加便捷。全市铁路营运里程800公里,铁路网密度699公里/万平方公里,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米”字型铁路网络基本成形。全市公路总里程2.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82公里,形成“一环六射”高速公路网,国省干线、农村公路快速加密,分别达到1823公里、1.86万公里,公路枢纽初步成型。

城乡环境更加宜居

宜居,是一城之本。合肥城市建设不断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逐“绿”而行。

作为合肥的母亲河,南淝河国考断面实现稳定达标,国控断面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浓度均值同比2015年下降14%、73.26%、58%,南淝河干支流141.3公里河道清淤完成,“水清岸绿景美”逐步实现。此外,住建部认定的9处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其中蜀峰湾南湖黑臭水体治理项目荣获住建部“人居环境范例奖”。

污水处理能力不断提高。城区建设、提标污水处理厂13座,规模达245.5万吨/日,较“十二五”末增加136万吨/日。全面完成4919个雨污混接点、620个老旧小区阳台排水问题、705个洗车业排水问题整改。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合肥市完成巢湖市柘皋镇、庐江县金牛镇、肥西县紫蓬镇等6个乡镇和松王社区人居环境提升试点,全面提升道路、管线、照明、绿化、水环境等基础设施水平,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基础设施更有保障

奋进“十三五”,合肥城市建设注重“内外兼修”,基础设施保障更加有力。

公用事业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合肥市完成三水厂迁建、北城LNG应急调峰气源、环城高压管线、滨湖区域能源项目等一批重点工程,“水、气、热”稳定供给。

城市排水防涝有力推进。新建、改建排水管网3741.95公里,建立下穿桥等易积水点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214个,最低点积水监测预警设备83个,雨量站点、河道水位监测30处,成功应对2020年百年不遇特大洪水。

市政养护常态开展。合肥市建成城市生命线等信息化监测预警平台,成功预警并处置多起险情。同时开展道路探测、桥梁检测,及时处置232处空洞、疏松隐患。

此外,合肥市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国家试点项目58.32公里,管线入廊146.53公里,逐步解决“空中蜘蛛网”和“马路拉链”问题,在2019年全国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国考”中位居首位。

(记者 葛清政)

新闻推荐

皖3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100名“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培养项目”入选讲解员名单,合肥蜀山烈士陵园管理处(安徽革命烈士事迹...

涡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涡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