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姓氏避讳文化

达州晚报 2020-05-19 09:56 大字

□社区记者 谯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别是在姓氏之上,人们对于姓氏也是有极大的要求和讲究的。古人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是说任何情况下都不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形容为人处事光明磊落。在现实社会交往中,我们常常见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人把“龚”姓喊作“弯”姓,把姓“任”的喊作“老衩”,把姓叶的喊作姓“夜”或“BU”,把姓苟的喊作姓“够”等等,这便是姓氏避讳。

避讳的由来

避讳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文化现象,贯穿于大量的古代文化典籍中。不懂避讳,涉猎古籍时,便有许多属于避讳这种文化现象的语言文字不好理解。

避讳的缘起,直接与古代的文化影响有关。封建专制制度下的封建礼教,在相对程度上促进了避讳这一文化现象的产生。避讳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口头避讳与书面避讳两种。古代社会臣子不得直呼或直书君王之名,子孙不得直呼或直书父祖之名。圣贤之名也得避讳。若要用到他们的名字时,须要改音、改字或缺笔、空格。甚至遇到其他读音和名字相同的字也要避讳。如秦始皇名政,遂改正月为“端月”。隋炀帝名为杨广,于是隋人称《广雅》为《博雅》。司马迁父名谈,《史记》中便把赵国的赵孟谈改写成赵孟同。袁世凯忌讳“元宵”“元煤”,遂将其分别改为“汤圆”“褐煤”。至于因此闹出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笑话,则更是贻笑千古,传为笑谈。这种封建避讳制度,一直沿袭了两千多年。

避讳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过去因避祸、避乱、避仇、避嫌,有的被迫改姓。如辽宁昌图县和安徽涡阳县的稀有姓氏 姓,据说是岳飞的后代,因当时怕受迫害,便把岳上下倒过来写(读作“亚”)。

有因避讳,属于皇帝赐姓的。清朝时期,四川马鞍山人苟莲峰(苟华南),进士起家,蜚声瀚菀,山右司衡,南沙出宰。乾隆皇帝嫌其姓读音不雅,令其于苟旁加反文改为敬氏。

现今避讳仍流行

姓氏避讳原因多种多样,因避讳而改姓氏的字和读音的,亦绝非个别。当今新社会,再也不避皇帝之讳了。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避讳这种现象依然存在,此种现象一般为约定俗成。

如龚姓,人们平时喊老李、老张、老王,而若是喊老龚,因老龚与老公同音,你把别人喊老公就显得很尴尬。为避尴尬之讳,人们把龚想象成弯弓的弓,由此就将龚姓喊成弯姓,把老龚叫成老弯,而在书写时,仍写成龚某某不变,既避免了尴尬,又尊重了对方。

我们达州还有把任姓喊作衩姓的,这是因为任与人谐音。你若按老李、小李的方式喊老任、小任,人家误为老人、小人,其尴尬局面不言而喻!于是避讳产生了。任与人同音,人字写法一撇一捺,犹如一个叉,故把任(人)喊作衩,把老任(人)、小任(人)喊作老衩、小衩就避尴尬了。

姓叶的也很特殊。我们四川人平时口音都是把叶读作阳平音,而普通话音为去声。叶与爷谐音,你若把姓叶的喊作老叶、小叶,会产生老爷、小爷之误会,难免会显得尴尬,故人们把老叶、小叶喊作老夜、小夜。

同理,姓苟的,人们喊作老够而不喊作老苟(狗),亦是避讳所生。诸如此类的避讳现象,还有不少,在此不一一例举。

新闻推荐

涡阳县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本报讯近年来,涡阳县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注重顶层设计、统筹结合,突出群众主体、工作重点,强...

涡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涡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