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建设:疏通命脉引活水

亳州晚报 2019-11-18 08:23 大字

1976年,人们在龙凤新河“上河工”梁西海 摄1963年水灾,农民的庄稼都淹没在水里 张家柱 摄1977年,战斗在涡河大寺集闸工地的民工们 张家柱 摄1963年水灾期间,上级慰问团组织船队为灾民运送粮食张家柱 摄1959年,双沟人工挖河工地现场张家柱 摄1976年,县直机关工作人员到涡阳石弓山拉石块修大寺集闸 张家柱 摄新涡河大寺闸张延林 摄新利辛西淝河新貌张延林 摄茨淮新河新颜张延林 摄涡河两岸换新貌张延林 摄

作为农业的命脉,水利对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过去,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水利建设一直发展缓慢,人们祖祖辈辈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

20世纪50年代,因涡河上游发展引黄灌溉,造成涡河河床严重淤积,降低了防洪除涝能力,导致亳州市几乎每隔几年就要发生一场较大的涝灾,农田受灾情况比较严重。

不等不靠,艰难的条件下,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挖、疏通多条新老河道,完善水利配套工程,提高了农田排涝标准。茨淮新河、大寺集涡河闸枢纽、龙凤新河等工程陆续开工建设,大大满足了农业灌溉、排涝的需求。

在机械化挖掘设备普及以前,进行农田水利治理时全部采用人海战术。“上河工”是很多上年纪的人挥之不去的记忆。在那些艰苦的岁月,每到秋冬农闲时节,各生产队的青壮年农民就被抽调组成河工队,到达指定区域安营扎寨参加挖河开渠的劳动,河堤上下,一派数万人热火朝天劳作的壮观场景。那时候生产力低下,挖土机、拖拉机等机械设备鲜有使用,这些浩大的工程,只有靠铁锹去挖,靠抬筐去抬。

修好还要保护好,进入新世纪,亳州市不断加大水利综合治理的投入。2005年,亳州市启动了总投资13.04亿元的涡河近期治理工程,在境内175.2公里的涡河两岸全线展开,近万名建设者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描绘一幅“水变清,能灌溉,防大洪,航运通”的涡河新蓝图。

2017年4月,亳州市出台了《亳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全面启动河长制工作,共设立各级总河长、副总河长、河长3182名。从此,亳州市无论大小河流湖塘,都有了健康的守护者——“河长”。河长上任,河水变清。当年,亳州市重要水功能达标率89%,超过66%的省考核标准。4个国控断面水质均达到省政府目标要求。完成黑臭水体整治22条。中心城区“一涵四闸”,宋汤河四期、五期,凤尾沟二期等“水活”工程建成使用。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亳州市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建成河长制信息化系统,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加强入河排污口整治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确保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90%以上。

去年以来,亳州市实施绿色发展行动,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河长制工作专项整治,亳州市各级河长加大巡河督察工作力度,认真查找并协调解决河道管护突出问题,全市水环境治理稳步推进,水生态修复持续向好,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图景正渐行渐近,人民群众拥有了更多的绿色获得感。(记者路振杰)

新闻推荐

开展廉政警示教育

本报讯近日,涡阳县人民法院召开廉政警示教育工作会议。会上,全体干警共同观看了警示教育片《“两面人生”——吴火权贪腐案...

涡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涡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