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农业专家 酷暑天忙下乡 从合肥赶到涡阳,8小时车程只为60分钟的亲授教学

江淮晨报 2019-08-02 08:35 大字

胡承霖与当地种植大户现场交流。

这次来,胡老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向农户们推广新的科研成果,一种水溶肥。

90岁的胡承霖站在烈日下。

胡承霖与当地种植大户现场交流。

胡老到达涡阳县陈大镇孙老家村的示范田。

晨报讯 一件褪色的衬衫,一条老式西裤,渔夫帽再配一副老花镜,脖子上搭一条毛巾……7月31日,经过近四个小时的颠簸,90岁的胡承霖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涡阳县陈大镇孙老家村。眼前这一片绿油油的庄稼地就是他近期心中最牵挂的。而此时,正是江淮大地高温热浪盘踞的三伏天。

早晨6点40分,江淮晨报记者跟随胡承霖教授一起,从安徽农业大学出发。此行,他要去几百公里以外的涡阳县,亲自看一看那里的大豆种植情况。

胡承霖说,他要去的地方有30亩大豆正在地里茁壮成长,也是大豆的示范基地之一。

近日,安徽各地都出现高温天气,合肥更是一路飙到39℃高温,对于胡老此行的安全,家人、学校都非常担心,但无论是谁,都阻挡不了胡老前行的决心。

大家都很奇怪,为何一定要在如此炎热的天气去看大豆呢?不能等凉快了再去吗?

“春挣一日,夏挣一时,抢农时对于庄稼来说是性命攸关的。”胡老这样说,“这两天正是大豆开花结荚期,过了这两天就来不及了。”原来在大豆开花结荚的这两天,施肥才是最有效的时期,过了这两天,效益就会大大降低。胡老说,他放心不下,必须要亲自来一趟。“周一周二我就要来,那边说天太热了怕我身体熬不住,拖到了周三。”

当天上午10点30分,胡老终于到达涡阳县陈大镇孙老家村的这片示范田。让他激动的是,几十名农户站在田地里等着他。听说农业专家胡承霖来这里指导大豆种植,很多农户从几十公里外的村子赶到孙老家村。

这次来,胡老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向农户们推广新的科研成果,一种水溶肥。

“这种肥料和化肥大不相同。”胡老介绍,“它是喷洒在叶子上,对土壤没有任何污染,还会增加产量。”胡老现场给大家算了一笔账。

“现在的大豆亩产是200斤,用水溶肥后,我预估约增产30斤/亩,大豆按照2元/斤市场价,农民直接收益增加60元。”胡老一边说一边比划着,“如果能增产45斤/亩,效益可以增加90元。”

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看到真真实实的收益,胡承霖说,他一刻也不能等。

在这片30亩的大豆田里,胡承霖和种豆大户孙子富走在田埂上。烈日高照,他们却交谈得火热。脸上的汗珠像水滴一样流下来,胡承霖就用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擦掉。地里的土刚经历一场雨水,一脚深一脚浅,孙子富要扶着胡老,生怕他一步没走稳摔了跤。胡老却倔强地不许。“你们别看我90岁,我可比你们身体好呢。”一个小时的艳阳下交谈后,胡承霖脚上的泥土比鞋底还要厚。他随手捡起一根树枝,熟练地将土铲掉。

这一次涡阳之行后,他悬着多日的心终于放下了。接下来,他还有更多的任务要完成。“我始终忘不了67年前,我入党时宣誓的誓言,退职不退休,农民还需要我,只要我能动一天,就干一天。”

让乡村振兴,让农民富裕,让农业兴旺,这是胡承霖一生的目标和期望。

今年已经90岁的胡承霖,心里记挂着的仍是农作物。他说,作为一名老党员,一生不忘自己“学农、爱农”的初心,牢记“为农服务”的使命。一年12个月,90岁的他至少要下乡服务12次。除了这最热的三伏天,最冷的三九天他也会下地和农民待在一起。“我还要发挥余热,为祖国的农业发展奉献我的一生。”

晨报星级记者 张梦怡/文 高博/摄

通讯员 曹雷

新闻推荐

“八一”走访慰问

谯城区委政法委本报讯8月1日,谯城区委政法委慰问组走进十河镇路楼村,开展退役军人走访慰问活动。每到一户,慰问组与退役军人...

涡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涡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