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好又快,交出人民满意的建设答卷

合肥日报 2018-04-05 04:18 大字

3月21日拍摄的合肥滨湖新区庐州大道纵贯南北,穿越风景如画的塘西河公园。  记者 张大岗 摄

改造后的长江路夜景。   施玉芹 摄

3月5日,合肥绕城高速集贤路收费站正式开通。图为航拍的合肥绕城高速集贤路收费站。

记者 张大岗 摄

安徽名人馆。 记者 张大岗 摄

修高架,建地铁,改造城市道路,建设公益性房建项目、污水处理厂……一项项工程建设,让合肥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然而,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城市项目建设的过程又影响着城市的交通,牵涉群众的出行。如何才能又好又快推进城市建设?

一年多来,合肥建设者积极响应“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年”行动号召,创新机制,创新举措,科学调度,接续奋斗,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项目进度,努力做到少扰民、降成本、早见效,用实际行动刷新了工程建设的“合肥速度”,以精品工程交出了人民满意的建设答卷。

提效率:创新体制机制

既要保证质量,又要提高速度。“现代建设者要取得新突破,首先要提高工作效率。”怎么办?市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回答说,向创新要动力,创新体制机制,减少“繁文缛节”。

2018年1月10日前;

2018年元旦前;

2017年12月24日。

通车时间一再提前,长江路改造提升项目书写了合肥城市建设的新速度,赶在轨道交通2号线运营前夕放行通车。

速度背后,是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是建设者的勇毅担当!

在长江路改造项目启动后,不少市民曾经产生这样的疑惑:“为什么不等到2号线开通分担一部分人流之后再封闭改造?这样可减轻交通压力。”

原因在于城市建设管理需要科学化统筹。

“如果等2号线开通之后再改造,市民在迎接新的出行方式后,又将面临下一个时段的封闭阵痛期。”针对市民的疑惑,市城乡建委副主任张超进行了解释,“把困难留在当下,把利益留给未来。正是为了方便于民,尽早地还路于民,让市民在享受2号线开通带来便捷的同时,又能享受到精品化长江路带来的全新出行体验,所以,我们抢抓2号线开通之前的有利、恰当时机,与2号线收尾工作同步施工。”

速度背后,是体制机制的创新,是建设者的科学调度!

改造项目为何会一再提速?这与市委、市政府等各级领导统一领导、现场调度和各方建设力量团结协作分不开,更是数百名一线建设者昼夜奋战的汗水结晶。

“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作为本次长江路改造工程的统筹调度单位,市大建办、市城乡建委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建立了每晚8:00例会、每周六上午9:00协调调度会等多项会议制度,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建立审计局跟踪审计制度、设计变更管理制度以严格控制政府投资,确保资金发挥最大价值;

——建立倒排工期制度,细化到天,采取两班倒昼夜施工,确保任务限期完成无欠账……

长江路改造,是合肥城市建设“提速”的一个缩影。

2017年7月,市城乡建委成立了“合肥市城乡建设发展研究中心”,一举创立了合肥市大建设项目预研制度,通过项目预研,掌握项目方案、用地、拆迁、环保、涉铁、涉高速等影响项目开工的关键因素,使大建设计划的科学性、可实施性以及计划执行率较过去有了显著提升。在市本级实施项目中,由市城乡建设发展研究中心纳入预研的项目,计划执行率达到100%。

建设速度的提升,还得益于一系列工作制度、机制、措施的制定和优化。

一年多来,市城乡建委持续优化大建设工作机制,强化方案设计审查质量,固化大建设三级调度机制,简化开工审批流程。之前,项目建设单位在取得法定的施工许可证后,还要重走一遍部门会签程序,影响了项目的及时开工以及资金拨付。现在,市政府批准优化后的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一年,大建设综合服务与指挥调度平台上线试运行,使大建设项目管理调度实现信息化。同时,市城乡建委建立了大建设调度会督办单制度,对每次大建设调度会确定的事项建立督办单,派单销号,有力保障了大建设的快速推进。

提成绩:一大批重点工程完美收官

妆点合肥城,今朝更好看。这是城市建设的汗马功劳。

2017年12月26日,驰骋东西城区的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正式通车运营,与已经开通运营的1号线共同构成“十”字形轨道交通线路骨架,使合肥轨道交通跨入“多线建设、双线运营”的新阶段,也让合肥市民乘坐地铁“东奔西走、南来北往”的梦想成为现实。

在市重点局的年终总结中,2017年合肥重点工程建设硕果累累。

——17个重点路桥项目建成通车。

建成和平路东段、大众路、涡阳路等东部城区道路,进一步完善了东部瑶海片区的路网。合肥火车站站前广场综合改造工程顺利竣工,实现铁路、地铁、公交等交通“一站式”换乘。全长12.8公里的上海路建成通车,打通了东部城区至滨湖的又一条快速通道,缓解了南北高架及徽州大道的交通压力,有效解决了省政务中心出行难的问题。绕城高速改扩建项目,克服交通及工期压力,历经八次交通导改,2018年元旦前夕放行通车,结合附近主干道北京路、庐州大道的建成,有效改善了高铁南站片区的交通状况。嘉陵江路、嵩山路、长沙路、洞庭湖路、贵阳路、锦绣大道、江苏路、浙江路等多条道路的建成,促进滨湖新区路网更趋完善。

——6大水环境治理项目完美收官。

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小仓房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改造工程建成并转入商业运营,全市污水处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十五里河水质达标应急工程,许小河、关镇河生态补水工程如期完工,增强了河道生态基流,为城区消除黑臭水体,打造“活水合肥”添砖加瓦。清溪净水厂配套管网工程克服在城区爆破顶管等诸多制约因素,顺利完工,为保障合肥清溪净水厂实现达标排放、改善南淝河河道水质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方兴大道下穿十五里河项目、十五里河下游湿地项目、经开区污水处理厂一二期提标改造等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并按计划序时推进。

——31项公益房建设项目完成。

中国农行客服中心、合肥六中新建宿舍楼、合肥二中宿舍食堂综合楼和音乐教学楼工程、合肥血液集中化检测中心、合肥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合肥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安徽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布展工程、合肥市车管中心和驾驶人考试中心等均已完成建设,对于提升城市品质,服务民生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安居类房建项目,滨湖顺园项目总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在各方努力下顺利交付,已安置居民9900多户。蜀山三期、四期、兰州路公租房、竹园廉租房于2017年底前圆满收官,滨湖桂园、菊园等项目基本建成。同时,安徽创新馆、省科技馆、省美术馆、省百戏城、合肥市工人文化宫等一批重大科技文化场馆建设正在加速推进。

提品质: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

提速不唯速,品质是追求。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合肥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获得充分肯定,彰显了合肥工程建设的新水平。

作为“创新之都”,科学中心的建设离不开建设者的身影。2017年,市重点局承建的一些省内重大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克服工期紧、标准高、施工难度大等不利因素,市重点局与省市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加大各方协调力度,狠抓安全质量,力推建设进度,项目建设得到省直相关部门领导的充分认可。

中科大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项目,自2017年9月份开工建设以来,市重点局全力以赴,克服雨雪天气及土质极差成桩困难等不利因素,较好完成了序时建设任务,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中国农行客服中心开工建设以来,市重点局成立了专业管理队伍,严格管理、加强调度,高质量完成了工程建设。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分别致信市委、市政府,对合肥市的大力支持和重点局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目前,该项目正在积极申报“鲁班奖”。

过去的一年,市重点局项目建设成果丰硕。安徽省城乡规划建设大厦、安徽名人馆、方兴湖隧道等3个项目荣获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方兴大道下穿京台高速和中科大先研院2个项目荣获“黄山杯”奖。合肥市老城区雨水污染控制工程、张生圩排涝泵站改扩建工程、繁华大道东延、合淮路改建等4个项目获得“庐州杯”奖。

“创一流管理队伍,建一流精品工程。”作为合肥“大建设”战场上的主力军,市重点局坚持项目创优全过程管理,严格规范文明施工,突出安全质量管理,重点项目在招标文件中即明确创优、创杯要求,投标单位投标时提供创优、创杯实施方案,树立全员精品工程意识。

为了提升工程品质,市重点局着力加强项目规范化管理,深化项目前期工作,自立项阶段主动介入,邀请具有成熟建设经验的专家团队或咨询单位,围绕如何避免设计漏项、减少设计变更、提升工程品质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强化设计把关。

为了提升速度,市重点局针对“供电、涉铁、征地拆迁”三个突出问题,对症下药,与相关部门建立定期对接机制,逐一列出清单,提出解决思路,明确解决时限。每月向市政府、大建办、县区、供电、铁路等部门报送专报,让各级部门和领导了解工程进展情况以及现场存在的问题,督促问题及时解决。

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一年,市重点局推进科技创新,先后组织开展了《装配式混凝土高层住宅全过程精细化施工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合肥市城市地下结构工程防水对策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工程材料和设备品牌库建设与评价体系》等课题研究,着力推进成果转化,为工程提质、提速、提品、提效注入了新动能。

·吴婷婷 叶潇潇 本报记者 梁昌军·

新闻推荐

打造现代化希望的田野 亳州市划定和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本报讯《亳州市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实施方案》近日印发。根据该方案,亳州市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606万亩,划定玉米生产功能区192万亩,划定大豆生产保护区373万亩,并落实到田...

涡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涡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