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翻阅光绪《亳州志》,寻访清代亳州事

亳州新报 2017-12-01 08:50 大字

李丹崖做客《道乡说道》论坛漫谈光绪《亳州志》

本报讯 亳州境内曾经有山峦吗?亳州城门命名有何渊源?哪些诗人曾来亳州为官?……11月29日晚,《道乡说道》论坛第二十八期如期在道德中宫开讲,中国作协会员李丹崖翻开光绪《亳州志》的扉页,与大家一起寻访清代亳州的那些事儿。

李丹崖是亳州市知名青年作家,光绪《亳州志》是他最爱读的一本史书。这本书虽不是亳州最早的地方志,但却是目前发现版本最完整,记述最详尽,最宜于阅读查阅的工具书,是有志于亳州文化研究和从事文化旅游工作的人员必备的书籍。在阅读的过程中,李丹崖知道了亳州的历史沿革,看到了亳州的风物形胜,领悟到了亳州的人文荟萃。当晚,他将自己学习光绪《亳州志》的心得,用问答的形式做了一次梳理,并现场分享给大家。

这份珍贵的读书笔记共有十五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光绪《亳州志》记载了哪些内容?清代亳州的疆域面积有多大?亳州境内到底有没有山峦?亳州境内的水有哪些神秘传说?汉代以来亳州有多少乡村?古时亳州人的脾气如何等等。

从里面记载的古文字可以看出,光绪时期亳州的疆域西北狭,而东南广,东南二界属安徽颍州府,西北二界属河南归德府,东至涡阳,又东连宿州,南至太和,西至鹿邑,北至商丘,比现在的地级亳州市要小得多。当时的亳地四周虽皆平野,但冈陵却非常多,属于山的一种。汉代以来,亳州所属合一百三十八乡,亳属止七县,晏殊、欧阳修、曾巩等著名诗人均曾到此为官。当时亳州的物产也极其丰富,兽类,禽类,鸟类,名酒,美食等,让人大开眼界。

都说亳州人很厚道,古时的亳州人脾气如何呢?根据李丹崖梳理出来的文字显示:亳人犹有先王遗风,重厚多君子,好稼穑,恶衣食,性安舒,其人和,重于礼文,人皆忠义。这些文字将亳人大气、务实、仁忠、文明的品德描述得淋漓尽致,亳人不薄,应是历史遗风。

亳州的北关商业街建筑为什么是黑白两色(黑门白窗)?此话题一出,当即便引起了现场听众的极大兴趣。李丹崖解释说,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跟两个帝王有关,高辛氏(帝喾),曾建都于亳,色尚黑,商汤王亦建都于亳,色尚白。二是与亳人知白守黑的处世哲学有关,意思是自己一定要明白是非对错,而外表要装成愚钝,沉默笑看尘世。这与“大智若愚”有同工之妙,实乃大隐于市之道。

李丹崖说,光绪《亳州志》的语言非常精美,内容十分丰富,若想细细了解,须得亲自翻阅,细细品味。总之,一句话:若知志中精彩,请君“拾”志不渝。

(记者 郭玉岩 文/图)

新闻推荐

我的家乡变靓了

经不住父母亲对老家的反复念叨,今年10月1日,我带上妻儿,陪同父母开车回了一趟老家——涡阳县临湖镇孙店村。这一去,我才知道老家已经不是我记忆中的样子了,这得益于党和政府实施的一系列民生工程。现...

涡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涡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