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调解室”筑牢基层 稳定“第一道防线”
本报讯“本来打算过完正月十五就出门打工的,结果耽误到现在。在我们村干部的调解下,我终于想通了,两家也握手言和了,可以安心地出门挣钱了。”谯城区淝河镇四李村村民董倩说,春节期间她因宅基地纠纷与邻居发生口角,多次报警后,矛盾有激化的趋势。四李村网格管理员发现后及时交给村“第一书记调解室”介入调解,让矛盾纠纷得到了及时化解。
四李村位于谯城区淝河镇的东北部,下辖14个自然村,4690人1300多户,共有脱贫人口292户553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0%以上。在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四李村经济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土地征用、村务管理、邻里纠纷、民间借贷、婚姻家庭纠纷等问题也随之产生,构成原因纷繁复杂,存在范围涉及村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基层矛盾纠纷虽然微小,但是如果处理不当,极易造成矛盾升级。
“处理好基层矛盾纠纷是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保障基层组织更好发展的基本条件。”自2021年6月入驻后,亳州市第八批选派干部、四李村驻村工作队就认识到该问题的重要性,为此,他们充分利用帮扶联系单位的支持和自身专业优势,立足村情,积极主动申请,在帮扶联系单位谯城区司法局的大力支持下,于2月15日经批准成立了亳州市首个“第一书记调解室”。
“第一书记调解室”的调解员为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驻村辅警、退休老党员、乡贤等。主要任务是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减少信访隐患,筑牢基层稳定“第一道防线”。
“自己吃饭有时候还咬自己的舌头呢,一个村的乡里乡亲居住在一起,生活中的磕磕碰碰在所难免,有时候自己也知道都是小事,不值当地去争去闹,但有时候面子上抹不开,一些小纠纷、小摩擦就会激化成大矛盾,甚至会萌发出一些过激行为。现在有了我们的‘第一书记调解室’,相当于有个中间人,由国家干部来给我们当调解人,来给我们处理事情,大家都能接受。”3月15日上午,村民李月华向来访的记者说道。
“以前村里的家长里短、邻里纠纷都是找村干部调解,我们的村干部既要推进村务,又要招呼自己的生产,多多少少会影响纠纷的调解实效。小矛盾拖成大纠纷,村里事拖成镇里事,最后变成区里事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现在有了驻村工作队,他们吃住在村,到村部就能反映问题。他们都来自城里的机关,懂法、公正、说话客气、没架子,第一书记亲自参与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我们老百姓更信服!”村民李景济立刻接过话茬。
“成立这个调解室是我们驻村工作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进行的积极探索。”四李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王浩介绍说,自2月份调解室成立以来,他们已接待群众15批28人,协调解决矛盾纠纷涉及林业、土地、环保、婚姻家庭等多种类型。“调解室”将充分发挥驻村干部业务专长,结合基层工作实际,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支持群众表达合理诉求,拓宽矛盾化解渠道,维护社会稳定,减少信访隐患,切实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力争把“第一书记调解室”打造成当地乡村振兴工作的新亮点、新品牌。
(记者刘景侠通讯员常振龙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清明将至,疫情当前,如何寄托哀思?本报新闻客户端“亳州头条”APP即日起至4月3日开通专栏,为广大读者提供平台,用文字表...
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亳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