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梅城 ◎蒋建峰
[摘要]◎蒋建峰
有时候,我们出于对过往的尊重,需要保有一种仪式感。比如秋。立冬日,怎么可以不跟深秋做个告别呢?
清晨临时起意,想约上老友,趁着周末,到秋意最浓的乡间骑行,算是跟眷恋的秋有个郑重其事的告别仪式。微信里留言一句:“秋尽,遛遛,如何?”朋友回了句“去梅城吧,有盼头”,骑行的目的地,便拟订在了我有耳闻,却从未曾去过的梅城老集。
查了一下清光绪版的《亳州志》,有记载曰:“梅城故城在州西南四十里。《隋书·地理志》:开皇六年分小黄县,置属亳州。大业三年省入谯县。《元和郡县志》:故梅城在谯县南四十里古梅伯国,今为梅城集”。再往远处说,就是梅城集原为商代梅伯的封国。
殷商时,商王太丁封其弟于梅(今安徽亳县东南)为伯爵,世称梅伯。到商纣王时,纣荒淫无道,梅伯数进谏均不听,反遭纣王废黜,后遭纣杀戮。后人改原国名为梅城,今称其为梅城集。
这些历史沉积里的名头,却不是我们的着意之处,辉煌的总归于“他们”,我本草根,唯有一路尚可邂逅的秋意和车轮碾压下的黄土地,才是我们的纵情之所。
梁实秋曾说:“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或许是为了求证平凡人也可以做个能享受生活的“有闲人”,便朝着梅城集周而复始地发力蹬车。
避开车水马龙的阳光大道,循着不知名不起眼不入流的乡村小道骑行,一路上秋日穿透云层与树梢,晒在车子与脸上,暖暖的很是舒服,惬意中,便过了蒋李新村、齐庄生态园、赵王河与侯桥,进了梅城集。
远离城市的老集还算安静,比城郊的村庄少了很多抢着建房的场景,水泥地上晾晒着刚收获还带着泥土的中药材根茎,大街两侧居住的老人们安静地坐在门前,一个摇着炸弹模样的土法爆米花机的摊子,被色彩斑斓的花朵环绕包围着……没有高音喇叭吆喝声,没有密集的车流奔涌,一切的细节,交织汇聚成老集居民安然知足的氛围。
路过一处空无一人且不起眼的店面,朋友看了看招牌后下车走了进去,大声喊出在后面折腾着什么的店主人,聊了一会,打了一些廉价酒,顺便交待了这酒的来头:酒是有名的,就叫“名流子酒”,这一带方圆几十里乡村特有的,酒以小米(谷子)经蒸煮、拌曲自然发酵而成。上不了城市厅堂,但乡间善饮、喜饮。
那打酒的村民,说了一段酒的典故。据传,道家的陈抟老祖当年曾垂钓于此地洺河,及午,有农人赠家酿以消暑止渴,自言洺河水酿造。陈抟饮后顿觉神清气爽,暑气全消,唯略觉酒味寡淡,不堪回味。时正值鱼上钩,下鱼时,抟手指刺破,血迹殷然,抟对农人说:“酒味不足(音ju),我再给你加点香头。说罢,将血滴甩入洺河。从此,取洺河水酿造的米酒色泽变黄,味酸甜而醇浓,成为村民喜爱的家酿米酒。此酒因用洺河水酿造,故称洺流子酒,又因希夷(陈抟字号)曾加工研制,又称希熬酒。
酒是“名流”,村民的酿酒车间却极为简陋,就在后院一个角落。我去看了一下,有一个盛酒糟的蒸锅被置放在黄土泥巴与砖块垒砌的柴火灶上,柴火在灶膛内熊熊燃烧,做柴火的大树根堆积了整个后院,酒,是用管道引出来的,简单而易用,没有大厂制造品牌营销的那些琐细。
打了酒,寻了个街头小店吃午饭。两个平日里都不喝酒的人,在远离城市的老集,就着花生米、焦蚕豆与兰州拉面,满杯对饮,吆喝着一醉方休,幸好此处没有相熟之人,否则我们吹得梆梆的牛皮,随时有被戳破的风险。
朋友的兴奋,源于20多年刚刚工作时,在这里待过一个月,有村民拿此酒招待,还有小时候八九岁时喝过一生艰辛的老父亲“馈赠”的此酒,岁月流逝,父亲和青春都已经从身边离去,此时的“豪饮”,为的是“纪念渐渐被遗忘的过往”;而我的“豪饮”,却是为了什么呢?纠结还是通透,过往还是未来?一时还真有些理不清楚。
好在,对饮的人,与我的过往,也有真切的交集,总有那么一些人,能彼此陪着一醉方休。这廉价到几块钱一斤的乡村自酿散酒,跟富丽堂皇撑点门面的茅台五粮液,在我们饮来,没有半点的区别。
一样的醺醺然,一样的通身暖。
酒足饭饱,推车步行,要寻个朝阳的河坡,倚着麦秸垛,眯着眼晒着和暖的阳光“迷瞪”一会再骑行,“不负秋光不负卿”。只是现在的田野,已经鲜少能找到儿时的麦秸垛可依偎。不过,躺在一条干涸河道的老桥水泥护栏矮墙上,照样有暖阳照耀,手垫在脑后做枕,风抚过做被,耳朵听着落叶在地面上跳跃的声音,眼仰望着深邃的青天与高挑坚忍的树枝,焦虑、不安、惶恐都无影无踪……瞬间的幸福感与久违的惬意,来得如此简单纯粹而又凶猛!
有一种过往,需要用一生慢慢释放;
有一种温暖,与季节循环更迭无关;
有一种信念,从不曾把最纯粹的遗忘。
新闻推荐
根据《亳州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及停车场设施专项规划》,参考今年6月份省内外高校教授、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关于亳州公交线...
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亳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