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就医“减负”

亳州晚报 2021-10-28 09:16 大字

本报讯建立养老机构门诊共济制度、扩大村室慢性病病种结算范围、开展包干付费试点……近年来,亳州市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抓手,正确引导医疗机构合理开展诊疗活动,进一步控制和节约医保基金支出,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建立养老机构门诊共济制度。亳州市探索敬老院“大家庭”模式,动态调整医保信息管理系统,在院参保老人年度200元门诊报销限额互助共济,解决了部分老年人门诊报补费用不足问题。目前,全市91家敬老院老人门诊用药由原来的80%超支转变为共济后的基本平衡,有效提高了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

扩大村室慢性病病种结算范围。根据常见慢性病用药品种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性病病种,将门诊慢性病报销范围扩大至村卫生室,慢性病增至10个病种、药品增至76种,村医只收取患者个人应付部分,其余费用享受村卫生室与乡镇卫生院“一站式”结算。

开展包干付费试点。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按人头包干付费试点,结合参保人员近三年诊疗报销情况,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做好慢性病健康管理,将高血压、糖尿病通过合理干预控制在初期阶段,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2021年共有72830人纳入试点管理,年度预算总额19262万元。

开展同病同保障试点。亳州市从乡镇卫生院“50+N”常见病种中选择28个手术类病种,在全市一、二级医院试行“同病同保障”,实现医保支付“同病同价”、患者自付“最高限价”,超支部分全部由医疗机构承担。实施以来,全市结算同病同保障病种15527例,医药总费用4849.14万元,医保基金报销3770.53万元,住院实际报销比77.76%,总费用下降约2100万元,医保基金少支出约980万元,减轻参保群众负担约1100万元。(记者刘景侠)

新闻推荐

小草莓种出“甜”日子

本报讯10月23日上午,走进谯城区双沟镇任小庙村孙庄村民组大棚草莓园内,拇指大的草莓在阳光下探着头,像一颗颗璀璨的玛瑙。“...

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亳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