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地下联络站

亳州晚报 2021-04-09 07:48 大字

张集小学内的一间教室改造成为了中共亳县工委纪念馆设立在张集小学校内的中共亳县工委旧址纪念碑中共亳县工委纪念馆里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当时地下党员们开展工作的情况宋占祥(左一)、刘一樵(中)

谯城区古井镇张集小学创办于1935年,每一个在这里就读的学生都知道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所小学曾是中共亳县工委的地下党员联络站,1941-1945年,中共亳县工委的地下党员曾在这里开展地下工作,上演了真实的“伪装者”。

乡村小学里的“伪装者”

近日,记者走进张集小学,整洁的校园、琅琅的读书声,已难觅中共党员曾在这里开展地下工作的踪迹。在校长刘宽启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校园北侧,2017年,中共亳州市谯城区委员会与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在这里设立了“中共亳县工委旧址纪念碑”,纪念碑的背面介绍了中共亳县工委的建立情况。

1941年初,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第二次反共摩擦,涡北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彭雪枫的领导下奋起抵抗,终因寡不敌众,最后撤离根据地移师津浦路东。1941年5月,根据豫皖苏边区党委部署,秘密成立中共亳县工作委员会,在日伪统治下的亳县坚持地下抗日斗争,孙明哲任工委书记,鲁博华、李云峰任委员,党员有刘一樵等10余人。

根据上级“保存实力、长期埋伏、待机而动”的指示,同志们有的当教师,有的卖杂货,还有的干杂工,有的开药铺,以此为掩护,长期潜伏了下来。他们白天与敌人打交道,巧周旋,刺探敌情,搜集情报,传送给地下党、新四军。夜间贴标语、撒传单,宣传我党抗日救国的政治主张,搅得伪军惊慌失措,惶恐不安。同时,还做了很多对敌伪的转化工作,使国民党营长李新民起义,并使其加入革命队伍。

孙明哲起初以教私塾为掩护开展工作,后来他和刘一樵到当时的县立张集小学当教师,党员宋占祥进校当工人。张集小学遂成为工委所在地,直到抗战胜利。

鲜为人知的“暗战”故事

在古井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记者联系到了原中共亳县工委地下党员刘一樵的儿子刘安民。今年80岁的刘安民拿出了自己小心保存的关于中共亳县工委的历史资料和一些珍贵的老照片。

“这是我和叔叔、哥哥他们在张集老家堂屋门口的合影,我们家过去曾是地下联络站的会场。”刘安民说。

刘安民曾听父亲讲过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当时中共亳县工委书记孙明哲的家位于村庄的中心,人多眼杂,又不便撤退,地下党员们到他家去了几次后,认为不太方便,就改在刘一樵家联络。“我家位于庄东头,独门独院,门口就是大路,牛屋的墙上还挖了个洞,半夜来人不用敲门,就从洞口叫门。”

现在,刘安民家的那座老房子已经不在了,但发生在那里的故事依然在村中流传。

刘安民说,过去地下党员到外面贴标语没有发传单那么容易,他的父亲刘一樵身材高大魁梧,为了避免被人发现,他将尺寸比较大的标语先擦上糨糊,背在自己的背上,刷糨糊的那面朝外,他走出门后顺着墙走,走到要贴标语的地方,他往墙上一靠,将背上的标语贴到墙上,再趁人不备快速离开。

刘安民过去还曾听中共亳县工委委员李云峰讲过他化装成挑货郎送情报的经历。当时李云峰以挑货郎担卖文具为掩护,担任地下交通员。有一次,他在送情报的路上遇到伪军盘问,伪军打开箱子检查,可是无论伪军如何盘问,他都沉着应对,伪军最后没有发现破绽,只好放行。而其实,他背的那个箱子是双层的,上面装的是普通物品,夹层里藏的就是情报。

校内“纪念馆”成教育基地

张集小学的一间教室被改造成了中共亳县工委纪念馆,2020年底正式挂牌。墙上的展板上,用文字和漫画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共亳县工委在这里的地下工作情况。

纪念馆里的一些漫画描绘了当时张集小学内的地下工作。由于张集位于商丘到亳县公路的必经之地,交通便利,到商丘和亳县及周边地区搜集情报比较方便,张集小学又在伪军营房对面,在有日伪军经过或驻张集伪军行动时,地下党员通过密切观察,了解敌军动态、兵力部署和装备情况,并及时把情报送到根据地。

他们以课堂为宣传阵地,向学生传播抗日救国的道理。当时,张集小学有100多名在校学生,通过孙明哲、刘一樵的启发教育,秘密教唱抗战歌曲,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经过重点培养,1944年输送了郑崑、郑震、宋克强、苏皖民等青年学生到抗日根据地学习,参加了新四军。

纪念馆内的其中一幅漫画上画着一个挑货郎,他就是李云峰。作为地下交通员,他化装成挑货郎来往于地下党员之间转达上级指示,到根据地汇报工作,报送情报信息,就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在界沟联络站建立以后,宋占祥也担任了地下交通员,来往于张集小学和界沟进行情报传递工作。

张集小学校长刘宽启告诉记者,这座纪念馆已经成为了张集小学及周边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虽然挂牌不久,但已经有很多学生来到这里参观学习。“我们会利用好身边的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铭记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刘宽启说。

(记者曾莹莹文/图)

新闻推荐

让企业拿地后更快开工建设

记者航拍亳州高新区风貌张延林/摄今年8月底前,亳州市六个省级开发区全面推行“标准地”制度。也就是说,亳州市将以“标准地...

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亳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