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做生意 诚信赢商机

亳州晚报 2020-12-10 09:25 大字

诚实守信是亳州药商的一张名片,也是驰骋商海的必胜法宝。康美中药城始终把诚信经营放到首位,积极引导和培育诚信药商和良好交易环境,让市场更具动力、更有活力、更有保障,为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不懈努力。

本本分分做人摸着良心卖药

早上八九点钟,走进康美中药城交易大厅二楼三区,人声鼎沸,像赶集一样热闹。

药商黄炯正在自己摊位前忙着招呼客户,记者看到摊位上整齐摆放着好几袋棕色球状物药材,每一粒直径大约两厘米,虽然标明了药材标签,但一般人还真不一定念得对。“这叫作桑螵蛸,是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或巨斧螳螂的干燥卵蛸,具有固精缩尿、补肾助阳的功效,属于比较小众的药材。”黄炯介绍说。

黄炯从事药材生意已经15年了,始终专营桑螵蛸,他对这味药材再熟悉不过了,无论是功效、产地还是生长习性都对答如流。其实,黄炯最早接触药材要追溯到30年前,他的父亲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经营药材生意,黄炯上学时就帮父亲看摊位和送货,久而久之摸到了一些经营门路。高中毕业之后,黄炯没有上大学也没有选择外出打工,而是在父亲的帮助下租下一个小摊位,他不贪多求全,而是专营桑螵蛸,决心把这种药材做精做好。

“咱亳州是药都,做药材生意有着天然优势。”黄炯说,刚开始他满怀信心,认为自己一定能干好,向别人一样挣大钱。但是,挣钱哪会如此简单。为了收到地道的好药材,他寒冬腊月里跑到辽宁省,跟随当地人进山进村,一家一户地收货,由于不适应寒冷气候,手上脸上都长了冻疮,但不管再苦再难,也要把最好的药材带回亳州。凭着手脚勤快和诚信为本,黄炯慢慢在药材行业扎稳了脚跟,生意蒸蒸日上,还获得了康美中药城2019年第一、第二季度诚信经营之星。

“很荣幸得到诚信经营之星的表彰,这是对我个人的鼓励,也是一种鞭策,我将一如既往地本本分分做人,摸着良心卖药,为助推世界中医药之都的建设贡献力量。”黄炯说。

付伟:

从自身做起为中华药都增光

“这里有桃胶、雪燕、雪莲和银耳等,都是药食同源的养生食材,美味又滋补。”药商付伟热情地向客户介绍自己的产品。记者看到,付伟的摊位在整个交易大厅里,显得格外干净整齐,很容易得到消费者的好感。

20多年前,下学后的付伟从老家十八里镇,来到亳州的医药公司跑业务,踏踏实实干了几年。之后,接触药材的时间一长,他慢慢了解到药材生意里面的门路,觉着卖药材经济效益不错,还比较自由,于是萌生了单干的想法。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付伟投身药行,先是经营丹参、连翘,后又转售西洋参、红参,再后来经营药食同源类产品。

与专营单品的药商不同,付伟总是能敏锐把握市场行情,并根据其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种类。“卖啥就得懂啥,卖啥都要诚信为本。”付伟说。

早些年,付伟也像其他药商一样,必须到药材产地收药,大事小情都要亲力亲为,为的就是保障药材品质。但现在,更多的生意通过手机完成的,微信视频谈好就直接打款发货。这种交易方式虽然便捷,但交易的风险也增大了,考验着买卖双方的良心。

“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都要诚信守法经营,靠良心做生意,靠质量谋实惠,靠信誉求发展。”付伟说,他要从自身做起,共同维护好世界中医药之都的美好声誉,为咱药都的金字招牌增光。

闫中成:

诚实守信从一而终

“我干药材生意快30年了,没有客户的信任是干不下去的。”闫中成说。

现年50多岁的闫中成无疑是药材行业里的“老人”,他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干生意,至今已有近30年,主营枳壳和青皮等。当年,闫中成原本在家务农,妻子在城里药材加工点切片。两口子一合计,与其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摆个摊,加工销售都自己干。

说干就干。1991年,闫中成在亳州的药行租了摊位,夫妻俩勤劳能干、为人热情,再加上当年生意比较好,很快就赚到第一桶金。现在,儿子也继承了他的“衣钵”,在康美中药城租了两个摊位,还是卖那老几样。老闫现在处于半退休状态,经常还会来市场里看看,他说自己喜欢药材的香味儿,毕竟闻了大半辈子。

谈起经营之道,闫中成认为最重要的是客户的信任。要想赢得客户的信任,首先要做到真诚热情待人,不管是大老板还是小客户,必须一视同仁,不能瞧不起任何一个客户,一两吨的大生意要做,三五斤的小生意也要做。同时,必须保证药材的质量,一分货一分价,绝不能以次充好,一锤子买卖肯定不行。

“亳州的药材市场曾经留下过惨痛教训,那些利欲熏心的不法之徒,实际上是在挖我们中药产业的命根子,是在砸百万药农的饭碗,是在毁十万药商的生计,是在伤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我们必须引以为戒。”闫中成说。

席艳梅:

诚心耐心将心比心

在康美中药城交易大厅,活跃着不少女药商的身影,她们待人热情、精明能干,撑起了药材市场的半边天。

席艳梅就是这样一位女药商,她对药材行业也算是耳濡目染。在她小时候,父亲就开始往外地卖药。席艳梅是家中长女,初中毕业之后,自然而然就跟随父亲进入到药材行业。她在药行里租了一个小摊位,利用父亲往外卖药之便,将外地地产药材带回亳州销售。刚开始,席艳梅着实吃了不少苦头,至今她仍记忆犹新,一次送货路上,三轮车爆胎了,满车的药材对一个小姑娘来说真的太重了,但即便如此,她还是咬着牙推车走了十几里路,将药材送到客户手上。

婚后,由于丈夫在部队服役,席艳梅独自经营十多年,并拉扯着女儿长大。丈夫退役后,选择自助择业,也加入到药商大军,夫妻二人一起奋斗。如今,席艳梅在康美中药城有一家门面和一个摊位,主营重楼、山慈菇、冰球子、五味子等野生药材。她对客户特别热情,总是耐心地讲解药材的规格、功效,从不弄虚作假,赢得了好口碑。

“我从18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学做药材生意,如今我们一大家子都在药材行业谋生,如果有人掺假售假,我第一个不同意,这是砸自己的饭碗。”席艳梅说,亳州“中华药都”的名头来之不易,她会和广大药商一起擦亮这块金字招牌。

(魏军文/图)

新闻推荐

惠民图书馆 照亮村民路

12月9日,一位村民正在阅读《传统华佗五禽戏》。谯城区古城镇中医协会惠民图书馆存放着由市卫计委、市科协、区科协等单位...

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亳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