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大户葛德君来之不易的丰收年
本报讯“今年的丰收来之不易!玉米和小麦产量合在一起应该能达到1000公斤。”9月27日,望着即将收获的近15公顷玉米,谯城区大杨镇聂桥村种植大户葛德君的脸上难掩喜悦之情。
“大家都说粮食的味道是‘甜’的,这话不假,但对我们农民来说,粮食不仅是‘甜’的,还带有汗水的‘咸’味。”葛德君感慨地说,上半年抗疫抗旱,下半年抗洪排涝,“感觉今年就没闲过,每天‘泡’在地里,守着地里的庄稼过。”
今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因缺乏化肥、农药,田间管理基本陷入停滞状态;同时又遇到干旱天气,小麦长势缓慢,出现了赤霉病等病虫害,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小麦产量将受到很大影响。葛德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吃不下睡不着。
正当葛德君一筹莫展时,亳州市出台了一系列农业复工复产政策,他很快就收到了急缺的化肥和免费农药。还没等政府提供的农业机械到场,葛德君就与种植合作社的成员自发组织农业机械和喷药飞机,开展田间管理。
为了及时“扑灭”赤霉病,亳州市投入了一亿多元资金实施了两遍“一喷三防”,彻底解决了小麦病虫害问题,为小麦的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时浇一次水,每亩小麦能增产一百斤左右。”种了20多年小麦的葛德君道出了自己多年的种植“秘诀”。今年他在小麦拔节和扬花时各浇了一次水,小麦亩产达到400多公斤。葛德君对这个数字很满意,“虽然产量比正常年份略低了一些,但考虑到今年的特殊情况,能取得这个数字实属不容易。”
“十旱九涝”,葛德君已经提前做好了下半年抗洪的心理准备。他刚把玉米种上不久,就开始了连绵的雨水,不仅影响了玉米生长,而且玉米叶部和根部出现了病虫害。但由于防治及时,病虫害很快就被战胜了。
连续降雨并没有对葛德君的玉米造成多大不利影响,这得益于大杨镇提前部署建设和完善的水利设施。该镇是亳州市小麦的主产区之一,也是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沟渠发达,灌溉、排水便利。雨季来临前,大杨镇提前组织机械疏通沟渠,及时将雨水排泄了出去。
虽然玉米还没有正式收割,但葛德君已经估算出亩产量:“550多公斤肯定没问题的,比正常年份产量还要高。加上上半年小麦的产量,今年粮食亩产在1000公斤左右,与正常年份持平。今年面临这么多的困难和挑战,仍然获得了丰收,这让我对以后种植粮食更有信心了。”
抗旱、喷药、排涝……提起今年的庄稼,皮肤黝黑的葛德君笑着说:“这茬庄稼可真没少‘折腾’人”。
尽管如此,但一想到丰收的喜悦,葛德君脸上还是露出了憨厚的笑容,“只要看到满仓的粮食,咱庄稼人啥苦都忘了,就只剩下了高兴。”
(记者李鹏)
新闻推荐
本报讯随着“秋分”节气的到来,亳州市天气逐渐转凉。9月24日,记者从市气象部门获悉,未来几天亳州市将以晴天为主,夜间最低气...
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亳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