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只为了想要的生活

亳州晚报 2020-09-22 08:19 大字

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崔小康

什么是小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今年24岁的崔小康是谯城区城父镇朱小庙村人,目前在上海一家网络购菜平台当配送员。“我理解的小康生活,就是不断奋斗出来的美好生活。”崔小康说,作为一名95后的年轻人,他正赶上了国家飞速发展的好时代,他坚信只要肯努力,小康的目标会越来越近。

见证生活条件的转变

崔小康出生于1996年,老家在谯城区城父镇的一个小村庄。“因当时家里条件不好,妈妈在怀孕期间营养不够,所以我出生时很瘦弱。”崔健康说,父亲帮其取名小康,一方面是希望他能够平安健康,一方面是希望家里的日子能够好起来,早日实现小康生活。

在崔小康的记忆里,20世纪90年代时的家是非常简陋的:只有两间破旧的瓦房,一间屋当客厅,另一间屋里住着全家人;院子里则搭着一个简易棚,当作厨房使用,每天晚上围着用石头搭建的地锅聊天嬉笑,是他最开心的时刻。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崔小康小学毕业时。那时村镇开始大规模的改造,柏油马路铺起来了,街道变得宽敞了,村庄配套设施完善了。在父母的努力奋斗下,崔小康家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不仅摆脱了以前困窘的生活,家中还盖起来新房子,崔小康也拥有了渴求已久的独立房间。

“我小的时候爸妈为了照顾我读书,没有外出打工,每天忙完地里的活儿后,就在家周边找零活儿干贴补家用。”崔小康说,爸爸妈妈忙碌的身影给他的童年留下很深印象,也让他亲眼见证了在爸妈的努力下,家中生活逐渐变好的过程。

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

初中毕业后,因学习成绩不好,崔小康就随着父母一起到上海打工。最初到上海时,因年龄不够无法找工作,崔小康只能在亲戚的介绍下到一家饭馆的后厨帮工,工作辛苦且工资不高。

“当时我爸爸告诉我,吃不了学习的苦,就得吃生活的苦。既然决定出来打工了,就得多学东西,才能在外面混下去。”崔小康说,咬牙熬过去最初的日子后,他开始体会到父亲的话,理解艺多不压身的道理。于是,他在帮厨的同时,开始抽时间跟着大厨学习厨艺,了解上海的餐饮行业情况。虽然后来并没有选择厨师职业,可在后厨帮工的日子里,仍让他学到了一手好厨艺。

年满18岁后,崔小康在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到汽车零件检修工的工作,因为能吃苦,从学徒到正式工人只用了3个月时间,并逐渐成为公司的主力,收入提高了许多,靠自己的努力买了人生第一辆车。正当他打算大展拳脚时,受到今年疫情的影响,他所在的汽车公司发展受阻,于是崔小康选择了重新寻找工作。

“危机和希望是并存的,今年疫情虽然影响了实体店的销售,可同时也催生了网络经济的发展。”崔小康说,他看到外卖、网络订单等市场仍然火爆,就猜测这些公司会急缺工人,于是就尝试着向一家网络购菜平台投了简历,并顺利被录用。

虽然在这个新行业,一切都要从头再来,可他对未来发展仍充满信心,坚信只要肯脚踏实地地努力,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努力学习寻找新机遇

从初中毕业就到上海务工,崔小康在上海打工已经8年时间,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工作经验的积累,他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知识的重要。

“现在国家对于学习真的很重视,提供了成人高考、自考、电大多个渠道让我们提升学历,我现在正准备参加自学考试提升学历,把以前缺的知识补回来。”崔小康说,他最遗憾的事情就是当初没有好好学习,浪费了少年好时光。现在务工时才意识到,知识和学历成为制约他更好发展的瓶颈。

崔小康介绍,近几年他每次回家都会感到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整洁漂亮的校园和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我现在回家,只要见到亲戚家的小孩子都会劝他们好好学习,别浪费国家提供的好环境,不要再有我现在的遗憾。”(记者李锦文)

新闻推荐

“接诉即办”解难题 群众“最多访一次” 亳州市创新信访工作机制,积极开展信访“四最”试点

我市创新信访工作机制,积极开展信访“四最”试点

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亳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