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手撑起幸福生活

亳州新报 2020-07-13 07:28 大字

王文成和妻子在分拣废旧物品

因为意外,王文成失去了一只手臂,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不仅当起了村里的保洁员,还种起了扶贫树,日子一年比一年更有奔头,就这样用一只手撑起了家庭的幸福生活。

“俺们要自食其力”

“垃圾分类好哇,不但保护了环境,还能增加一份收入。”7月8日,王文成和妻子杨宗英在自家小菜园一角,一边打包分类好的废旧物品,一边告诉记者,他们准备将这些物品卖到有害垃圾回收点。

今年57岁的王文成是谯城区赵桥乡溜集村村民,2008年在外务工期间,由于操作机器失误,意外失去了右臂。对于农村人来说,没有学历没有技术没有资金,又失去了一只手臂,就等于失去了生活来源。那些年,王文成一家四口仅靠妻子一个人单薄的力量维持生活,一年一年日子越来越窘迫。

2014年,王文成因肢体残疾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老王家好了,评上了贫困户,以后啥都不用干,就等着国家给钱花了。”听到同村村民的一些玩笑话,一向要强的王文成心里很不是滋味。

不能光等着国家的救济,不能“等靠要”,要通过劳动改变生活,王文成暗下决心。他和妻子一起找到了村干部,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俺不能光给国家添麻烦,俺们要自食其力。”村里让他俩当上了保洁员,负责四个自然村的环境保洁工作,每个月1200元。

有了工作日子就有奔头。王文成夫妻俩格外珍惜,每天早上四点多钟就起床,到负责的4个自然村打扫卫生,一直忙到晚上七八点钟才结束工作。村里人看到失去一条手臂,仍然自强不息、辛勤劳作的王文成,都忍不住点赞,热情地与他们打招呼。“等着国家给钱花了”的玩笑话再也没有了。

靠勤劳鼓起钱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王文成夫妻俩负责的四个自然村环境卫生总是名列全村前列,王文成多次被村里评为“优秀保洁员”,还受到了赵桥乡政府的表彰。

在保洁工作中,细心的夫妻俩发现,一些“垃圾”可以卖钱,便开始分拣生活垃圾,腾出自家菜园子的一块空地,用来存放收集来的废电器、废电池、纸箱子、农药瓶等,攒到一定的数量,就拉到有害垃圾收集点变卖。“去年一共卖了一千多元,今年收集的这些正准备去卖呢,差不多能卖八九百元了。”王文成满意地说,这些零星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他家的生活。

光靠当保洁员的工作,不能够脱贫致富,夫妻俩琢磨着再干点什么增加收入。“你们可以种扶贫树,树长得好,成活率达标,一亩地一年可以补贴一千元。”村干部到他家走访,宣传扶贫政策时,建议他们种扶贫树。夫妻俩非常高兴,说干就干,从乡里领来免费树苗,挖坑、植树、浇水……很快在自家地里种上了两亩扶贫树。在老两口的精心呵护下,扶贫树茁壮成长,他们每年也增加了两千元的林业补贴收入。

家里还有另外两亩地,光靠种农作物收入不高,老两口一合计,套种了西瓜和小辣椒。“套种虽然费劲点,需要花费更多的体力和成本,但是比麦茬豆-豆茬麦收获要多。”王文成说,为了种好蔬菜,他参加了特色种养业扶贫技术培训,管理方面不成问题。“去年种的西瓜辣椒收入不错,希望今年还能有个大丰收。”王文成说。

日子越过越滋润

说到现在的生活,王文成喜滋滋地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俩当保洁员的工资,加上种地的收成,再加上残疾补贴等,这样一年下来也有小两万元,2016年他家就已经稳定脱贫了。更让王文成感到欣慰的是,两个早已成家立业、分开居住的儿女,生活过得也都不错。

“变化太大了,过去吃饭都成问题,现在住上了新盖的平房,吃穿不愁。”王文成高兴地说。“还购买了一台空调呢,干完活回到家吃点西瓜吹吹凉风,小日子越来越滋润。”杨宗英在一旁笑盈盈地说。

幸福源于奋斗。采访结束时,王文成说,政策再好,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还是要靠自己,靠辛勤劳动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生活,才能让“小康梦”变为现实。

(王亚萍记者汝平文/图)

新闻推荐

公共卫生体系项目建设将跑出“加速度” 加快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合作共建暨全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举行;杜延安在亳州市分会场出席会议

加快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合作共建暨全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举行;杜延安在我市分会场出席会议...

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亳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