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香包折射中医药大文化

亳州晚报 2020-07-03 08:43 大字

这对香包以葫芦为造型,盖因葫芦谐音“福禄”。该香包绣工彰显了宫廷香包制作规制▲这对金鱼香包,造型逼真、活灵活现,虽历经百余年而仍然成对保存,较为难得这是一件民国时期的蝙蝠香包,工艺特征明显,造型独特,挂穗上还镶嵌有一颗亮珠▲这对清代知了香包,造型别致、工艺繁复,用翡翠衔接环扣。工不厌繁,十分考究,是民间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韩志军正在向市民讲解香包的制作工艺

香包又叫香囊、香袋、荷包等,香包内装气味浓郁的中药材,香气扑鼻。端午节佩香包,有避邪、驱瘟、辟虫之意,古代青年男女还用香包来表达爱意,香包也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工艺品。

据《礼记·内则》记载:“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说的就是年轻人见父母长辈要佩戴香囊以示敬意。香包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常有记载,三国诗人繁钦作《定情》诗:“何以致叩叩,香囊繫肘后。”;宋秦观《满庭芳》词云:“香囊暗解,罗带轻分。”宋辛弃疾的《青玉案》中写到的“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这香气多是女子身上的香囊。

端午节期间,亳州市药业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医药文化收藏家韩志军在端午香包文化节上,展出了自己收藏的部分清代香包,本报在此刊登出来,以飨读者。

近20年来,韩志军收藏了约200件香包。早先,他并非是刻意收藏香包,而是缘起中医药盛装器具收藏,藏品多了,他开始有意识地交换、收购香包,便成了一个独立的门类,目前藏品以清代和民国时期的香包为主。这些香包形态各异,有知了、金鱼、蝙蝠、葫芦、元宝等各种动植物及器物造型;做工囊括了粤绣、苏绣、满族刺绣等方式;地域包括塞北江南、中原地带兼有。再搭配精美的流苏挂穗,件件古典韵味十足。

韩志军表示,民间曾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的说法,每到端午节,夏季来临的时候,人们便开始佩戴香包,“我小的时候,街上还有专门售卖香包配料的店铺。”而男女香包的佩戴也有讲究,或以颜色区分,或以阴阳区分,也有的根据形状判定,比如葫芦状的为男性佩戴,元宝状的多为女性配饰。后人也可以从根据型以及所用布料、丝线、针脚等来判断香包的年代、产地等。

除了布料、丝线外,这些香包上还有琉璃、翡翠等配件,因皆为手工制作,每一件都有些许差别,因而多了几分神韵。韩志军指着一个颜色鲜艳的红色琉璃珠说:“这个珠子历经数百年依然鲜艳夺目,而这些琉璃制作的配方恐怕已经鲜为人知了。”

在一件香包挂饰上,左右两条小鱼栩栩如生,甚至连每一片鱼鳞都层次分明,工艺不厌其繁。韩志军表示,善于针织女红的古代女子,常常用制作香包来打发无聊的时间,女子之间相处,也会互相炫一下自己的手工,也因此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许多的心思与技艺。

据他介绍,这些香包里所装的多是芳香类或者具有消杀功能的中草药,如丁香、薄荷、薰衣草、白芷、肉桂、佩兰、艾叶、冰片、藿香、樟脑、陈皮等,避邪、驱瘟、辟虫功效较为明显。他认为,这些藏品如果进行相关衍生品的开发,有助于丰富药都亳州的中医药文化,提升民俗文化的影响力。

在香包文化节上,亳州市知名词作家、中医药文化研究者毛新安现场朗诵了自己的作品《香包情》,我们从中也可以一窥香包文化的魅力:

金丝线银丝线

点翠镶嵌丝绣缝

蝴蝶袋平安符

香包衣襟拴孩童

丁香藿香七里香

白芷艾叶和川芎

苍术菖蒲高良姜

桂皮冰片和甘松

开窍醒神也祛风

解毒止痛又杀虫

君不见甲骨文字紫燎香

香草焚熏驱害虫

君不见春秋战国佩香缨

祈福辟邪已成风

君不见江篱辟芷皆香草

秋兰为佩离骚颂

君不见贵妃香包绝玄宗

囊入君袖泪纵横

葫芦形石榴形

一针一线蕴柔情

挂腰间放枕边

睹物思人情入梦

顶端的五彩丝绦悬床帏

下端的珠宝流苏纵情风

小小香包女儿情啊

便有千缕相思凝结成

芳香诱销男儿魂啊

纵使万般魅惑情场中

(记者路振杰文/图)

新闻推荐

圣人也有困惑时

孔子周游列国传播礼仪,以“礼者”著称。其中,曾千里迢迢到安徽亳州拜访另一位先贤老子。我曾踏着孔子的足迹,来到他向老子问...

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亳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