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核上雕刻大千世界的“鬼工技”

亳州晚报 2020-04-24 08:59 大字

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中学时学的一篇文言文《核舟记》,里面描述道,“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两三厘米长的桃核上,竟然能雕刻出这么多物件和文字,真可谓鬼斧神工,所以核雕又有着“鬼工技”的美誉。而在去年亳州市公布的第七批市级非遗名录中,也有核雕这项传统技艺。如今,在市区许多景点,都展示着亳州核雕工艺品,为丰富民俗旅游产品、弘扬亳州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桃核上的抗疫英雄

眉头紧锁、双唇紧绷,坚毅而又饱含深情的眼睛隐约噙着泪花……相信疫情初期钟南山院士的这幅照片大家都看到过,可是在一个仅仅3厘米高、2厘米宽的桃核上雕刻出来的钟南山头像却更让人感到震撼。说起创作这件作品的初衷,雕刻者李峰依然很激动:“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一直在废寝忘食地为抗疫奔波,他那忧国忧民的神情在我内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花了一个星期,用桃核雕出了这件作品。”

不仅仅是钟南山,李峰随后又将通过新闻媒体看到的医护人员、志愿者等形象搬到桃核、橄榄核上。坚硬的材质、锋利的刻刀偶尔会伤到李峰,厚厚的茧子和隐约的刀痕布满他的双手,但李峰表示,能用自己的手艺记录这段特殊的历史、这些英雄的人物,自己感到很值得。

李峰今年40来岁,是亳州市市级非遗“亳州核雕”的传承人。据其介绍,核雕主要材料分为两个大类:一是包括桃、杏、枣、橄榄、樱桃、杨梅等在内的果核类;二是核桃壳类,亦称果壳类。核雕盛行于明代,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之一,属于民间微型雕刻手工艺范畴。

孜孜不倦学艺路

李峰少时家境贫寒,母亲在他一岁多时就病逝了,中学毕业后,他便跟随长辈雕刻家具谋生,这是一门家传的技艺,“我的高祖父会木工手艺,从山西逃荒到亳州之后,就留下来扎根生活。他擅长木雕木刻、绘画、烙画、核雕,后来又把手艺代代传了下来。”凭着热爱和坚持,李峰在各种家具上雕刻的边花回纹、花鸟鱼虫、珍禽异兽等图案栩栩如生,深受群众喜爱。

闲暇时李峰便在家画画,“每天都会画,开始是临摹连环画及书本上的插图,后来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家里的锅碗瓢盆、农村的一草一木,全都成了我写生的素材。”在农村,有些农民相信桃核戴在孩子身上能避邪,李峰便经常把自己雕刻好的桃核筐之类的小玩意送给村民,“这些为我打下了很好的基本功。”

随着家具的机械化生产和机器雕刻的盛行,李峰的手工家具行当越来越没有市场,迫不得已,他走上了外出打工之路。然而,内心对雕刻艺术的热爱却从来没有动摇过,他开始边打工边学艺

打工期间,李峰来到苏州拜在核雕大师韩英的门下断断续续学了五年。老师的要求很严格,首先要求他将一块20厘米厚的木头用刻刀推平,而一次只能推3毫米厚,一块木头最后被一层一层推成一张薄木片,就这样,有着多年核雕经验的李峰愣是被要求练了一年“推木头”,第二年才开始学习在桃核上雕刻。也正因老师的精心指导和自己的不辍努力,李峰的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最终形成结合了南派的精细和北派的豪放,而独具皖北特色的核雕技艺。

入选非遗焕新生

近几年,亳州市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作为亳州人,李峰看到了发展民俗旅游产品的需求,便于2012年回到了家乡亳州。很快,李峰制作的各种核雕、烙画等工艺品受到了有关部门的关注,有关部门为他在市区花戏楼景区开设了工作室。工作室让游客直观感受到了核雕的魅力,而奔波多年的李峰也迎来了自己事业发展的春天。他开始尝试着以亳州历史名人故事等为主题创作了一批人物、山水、花鸟等核雕作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为弘扬亳州文化,发掘民俗旅游产品起到了推动作用。前不久,亳州核雕又成功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于核雕制作工艺繁琐、耗费时间,同时收入也不高,所以愿意学习的人并不多,如今,李峰正在教授他17岁的女儿学习这项技艺。“核雕费时费力,一件作品要花费几天甚至十几天的时间,一不小心还很容易受伤,现在的年轻人愿意学核雕的不多,老辈留下来的手艺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失传,我要为家乡亳州保留住这一技艺,如果有人学,我会免费传授,毫无保留。”李峰表示,希望更多的人重视核雕的发展与传承,让这项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发扬光大。

(记者路振杰/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李峰用果核雕刻的钟南山院士头像

李峰正在进行核雕创作

新闻推荐

亳州中院召开2019年度工作总结表彰 暨“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大会

本报讯(通讯员蒋加磊记者常振龙)4月9日上午,亳州市中级法院召开2019年度工作总结表彰暨“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大会。会议...

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亳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