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小园”扮靓农村新生活

亳州晚报 2020-03-16 10:08 大字

村民房前屋后的小菜园村民在嫁接树木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如何提高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呢?3月13日,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来到了谯城区古城镇宁小村。

大处谋划,小处下手。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药园、小竹园……宁小村村民就地取材,在屋前屋后零星地面上因地制宜打造了自家的“五小园”,裸露的泥土不见了,散落的杂物消失了,满眼都是春意盎然和花红柳绿,青菜还能下锅做饭,美了乡村,乐了村民。

家有“五园”秀色可“餐”

“自从有了小菜园,就不用花钱买菜了。”3月13日中午,宁小新村的居民许化英正在自家门前的小菜园里采摘生菜,准备做午饭。在她的菜园里,除了生菜,还有葱、油菜和菠菜等蔬菜,面积不大但能保证一家人常年的青菜供应。

在宁小新村,每家每户都有这样的小菜园,村民栾有杰家有棵高大的杏树,白色杏花正在盛开,花枝从围墙上伸到外面,成为路边一景。栾有杰说,他家的杏树种下五六年了,平时也没怎么打理过,但一到春天花开得就特别漂亮。

村民栾新家有棵神奇的“三花树”,海棠树上嫁接了灰子和李子,此时李子树枝上白色的花朵渐次开放,一枝花开引得春满园,春天悄然而至,“三种花开放的时间都不一样,这样花期长,观赏的时间也会越久,还能吃到三种果子。”

当地村民称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药园、小竹园为“五小园”,利用房前屋后闲置的空地因地制宜打造“五小园”,因此每家的“小园”都不完全一样,“不仅能看、能吃,还能挣钱,村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很高。”一位村干部说。

走在宁小新村,道路两侧的梧桐树已经发出新枝,黄色的油菜花充盈着视野,桃树、海棠树、冬青树错落分布,到处是春天的颜色。

就地取材变废为宝

崔小寨是宁小村的一个自然村。2019年,崔小寨开展了“农村破旧危房清除”行动,70岁王学兰将自家几十年前建的土坯房拆除了,在原址上清理出约130平方米空地,她找人把这片地整理成一垄一垄的“小菜园”。

“准备在上面种些菜,养些花。”王学兰高兴地说,无论种啥都比以前堆满垃圾杂物强。回忆以前的景象,王学兰皱起眉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前村里柴火堆、土堆、垃圾堆到处都是,不仅很难看而且一到夏天还有异味,住着很不舒服。

现在环境变好了,王学兰的心情也好了,她自豪地说:“俺这个园子没花多少钱,只花了几十块钱买塑料网。竹竿、木棍都是家里原来就有的,村里还出钱出人帮俺家加固。其他家建的菜园、花园也都是用自己家闲置的东西围起来的。”

在宁小村的另一个自然村杨王村,80岁的王俊俭将屋前屋后的一亩地变成了“百花园”,桃树、杏树、山楂、苹果、葡萄、灰子、李子、石榴……园子里种了几十种果树,有的果树已经开花了,有的含苞待放,不久这里将是一片花海。

王俊俭年轻时是名“园艺师”,现在是村里的五保户。闲不住的他在家里搞起了果园,最喜欢的就是嫁接,桃树上嫁接灰子和李子,红石榴嫁接白石榴。有时,附近村民还会请他去“指导”,帮忙修枝和嫁接。

环境提升扮靓生活

宁小新村并不算“新”,已经建村11年了,2018年11月被列为省级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提升村,2019年开始提升改造。“改造时,村里尊重群众意见、不增加群众负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争取做到花小钱办大事。”宁小村党支部书记崔邵堂介绍说。

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中,宁小村围绕“清四堆、建五园”做文章,“清四堆”包括清理生活垃圾堆、树枝柴草堆、畜禽废物堆、建筑废料堆,鼓励农户合理规划,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建设“五小园”,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新村主干道和五年沟,宁小村共种植了梧桐树1600多棵,灰子树、李子树、桃树、杏树合计400多棵,选种的油菜品种不仅个头大而且叶多,既可以作为蔬菜也可以作为经济作物,深受群众欢迎。

“松松土,准备种点青菜。”村民崔同英说,年前村里把她家自来水水管更换了,现在出水变大了,吃水问题解决了。不仅如此,村里还在门前用木桩为她围起了一个园子,只要符合“五小园”的要求,她可以自由选择种植模式。

“通过村居环境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崔邵堂说,随着“五小园”建设的开花结果,宁小村将成为生态宜居的文明新村。(记者李鹏/文张延林/图通讯员王立杰)

新闻推荐

预付式消费投诉居首

本报讯预付式消费投诉居亳州市2019年度12315受理投诉十大热点之首。3月15日,市12315投诉举报处置指挥中心对外公布2019年...

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亳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