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也有“祖师爷”
□牛文祥
我从小就是个军事迷。
四五十年前,农村文化生活极度匮乏,能看一场露天电影算是奢望。乡下每每放映《地道战》,就与小伙伴们跟着一次次转场,屁颠屁颠追着看。哪知,入伍后的第二年就参与打坑道(开挖防空洞),也算是上苍给予的恩赐。还来到了地道战的故乡白洋淀,在冉庄地道战遗址探究地道的神秘。整个地道蜿蜒延伸,经纬交织,与影片所说相差无几。呵,70多年前我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寇的智慧了得。
似乎与地下作战工事结下了不解之缘。40余年后我又站在了一望无垠的皖北平原上,这一次,领略的是曹操地下运兵道风采。
曹操,沛国谯县人,谯县即今安徽亳州。
身为东汉丞相的他,是一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魏政权奠基人,却也留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雄骂名,而且在人们心中打上了“屡屡落荒而逃”的印记。赤壁之战,虽占据绝对优势,被火烧连营致使数十万大军丧失殆尽。之后,他率18骑败走华容道与关羽狭路相逢,苦苦哀求才得以保命。潼关之役,又为强悍的西凉人打败,逃亡途中恐被认出,留下了割须弃袍的笑柄。
这也许都是《三国演义》的误导。迈步曹操地下运兵道,便可看到另一个曹操。
东汉末年,兵连祸结,群雄逐鹿。建安元年,曹操欲征袁术,返回故乡亳州招兵买马,在亳州城地下修建地下军事战道。战道以亳州老城大隅首为中心,按“十字”方向延伸40余里至郊外。地道设单行道、转弯道、平行双道、上下两层道。道内高度在2米上下,道宽不足1米。距地面深度2至4米,最深为7米。每隔一段距离,道壁上端留有龛洞,供放置油灯使用。道内还设有障碍墙、绊腿板、陷阱、猫耳洞等。地道转弯处的“T”型障碍墙颇具障碍作用,不谙道内环境的人行走于此稍不留神就会碰壁。陷阱位于单行道墁下,采取突然降低地面方式设计,走不巧就会身陷囹圄。绊腿板则设在单行道内,在道壁下端将木板横向卡在槽内,一旦分心就会被绊倒。人们走在地道里犹如醉翁一样步履蹒跚、跌跌撞撞。
更能体现曹操智慧的是他的办公室。这里位居地道中心,贯通东西南北,便于作战指挥。如今,地道里陈列着围棋、铜镜、瓷盏、砚台等生活用品及铁刀、铁剑、弹丸、衔枚等作战器械。整个地道纵横交错,规模宏伟,设备设施齐全实属罕见。
据专家考证,曹操运兵道是中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地下大型军事设施,被誉为“地下长城”、地道战术总汇。它远远超过地面这座古老城池的价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掘进设备极为简陋的东汉,如何修建如此奥妙莫测的地下人防工事,着实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史料告诉人们,曹操动用巨大的人力物力构筑工事,目的在于通过暗道悄悄运送兵员出城,再从城外大张旗鼓地开进城内,以反复进出迷惑敌人。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地下运兵道发挥着迷惑敌人的作用。后来,曹操又5次利用地道作战,次次取得辉煌战果。这正是兵家孙武“兵者,诡道也”的生动体现。
曹操地下运兵道堪称鬼斧神工,但因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黄河决口被淹,长眠地下700余年不为人知。后来在“深挖洞,广积粮”时,亳州人在挖掘防空洞时发现了曹操地下运兵道踪迹,其昔日光彩又一次呈现在人们面前。得知这一情况后,军事科学院领导前来考察,周恩来总理指示历史建筑学家再去多维度考察论证。
如今,部分运兵通道已修葺一新,但依旧狭窄潮湿,前来参观的人唯有一前一后弓着身子亦步亦趋。虽有白炽灯光引路,但灯光暗淡,走起路来要特别小心头上和脚下。空气也不够流畅,开放的地道不足千米,已经让人气喘吁吁。尽管不知道古代的役卒们在几十里运兵道里如何穿梭,更不知他们怎样挥戈,却仍然可以恍惚看到古代年轻的士兵们身穿铠甲,手持利剑,与来犯之敌拼搏的刀光剑影。
仅仅十几分钟的地下运兵道行走,就让人们彻底改变了曹操“常败将军”的印象。走出运兵道,不由发出长叹,曹操地下运兵道才是利用地下工事作战的鼻祖。
地下运兵道足以见证了曹操的军事谋略,甚至由此可以诠释他的全部。他回乡招募兵员的目的在于谋求日后逐鹿中原,平定天下。他非“挟天子”而以汉天子名义征讨四方,对内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奠定了问鼎中原、统一全国的基础。如果不是曹操勇立潮头,懦弱的皇帝刘协无法灭狼烟于四起,止大乱还盛世。曹操也一直未敢称帝,是他的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父亲为太祖武皇帝。
喔,曹操被误解了。
新闻推荐
◎杨本科
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亳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