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女工养孔雀打开“致富之屏”

亳州晚报 2019-11-11 09:31 大字

漂亮的孔雀站在阳光下晒太阳田爱莲正在喂养孔雀

瞅准商机,尝试养殖孔雀

吹着乡间的清风,听着清脆的民间小调,与一群孔雀在村庄里嬉戏,这样清风明月相伴的生活实在令人向往。在谯城区双沟镇孙集村,村民田爱莲和家人们每天都在过着这种“与雀共舞”的生活。上千只美丽的孔雀,除了可以用于观赏外,孔雀毛、孔雀蛋等产品的销售,也给田爱莲带来一份“美丽”的收入。

从双沟镇出发,驾车沿着平整的乡间小路,行驶大约20分钟的时间,就到了孙集村的闫庄。走进村庄,远远地就能听到“欧、欧、欧”的孔雀鸣叫声,田爱莲的珍禽养殖合作社就位于村庄的入口处。孔雀园里,有树木假山、木质屋舍,再加上一些开得正艳的花草,犹如一座小花园。

今年50岁的田爱莲原本是镇里招聘的一名工作人员,下岗后尝试过各种小生意,虽然都很顺利,可始终难成规模。于是田爱莲决定回家开办养牛场和养鸡场,让她没想到的是,养殖事业就此顺利开启,养殖场也越办越大,她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专家。随着养殖生意逐渐稳定,儿子也从学校毕业,田爱莲决定让儿子一同管理养殖场。

原本一家人共同打理的养牛场收入已经十分可观了,为何又开始进行孔雀养殖呢?说起孔雀的养殖,田爱莲称呼为意外的“美丽事业”。“有一次我们一家人看电视,电视上正报道关于孔雀养殖的内容,我们立刻就被吸引了。”田爱莲说,通过网上搜索和多方了解,养殖孔雀收入十分可观,市场潜力巨大。在儿子的建议下,她决定再开个孔雀养殖场。

与雀共舞,舞出美好生活

2013年5月,田爱莲花70多万元采购了300只种孔雀,500只孔雀苗。这么多只孔雀出现在这个偏远的小村庄,一下吸引了村邻的目光,纷纷前来观看。经过一段时间的喂养,这些孔雀也是越发水灵,让人越看越喜欢,一家人欣喜不已。

“可是没料到一两个月后,我外出学习饲养知识的时候,儿子带着哭腔给我打电话,说孔雀一夜间死了好多。”田爱莲说,得知消息后她立刻乘车往家赶,到家后,生病加上死亡的孔雀已经近百只了。

这一变故一下打懵了一家人,清扫屋舍,大消毒,请专家分析,仍然没有很好的效果。正当家人打算放弃时,有着丰富养殖经验的田爱莲想到,是不是孔雀饲料的配方出了问题。“当时正处于换季期,我们一直是按照刚买孔雀时候的配方喂养的。”田爱莲说,随后她开始尝试对饲料进行改良,经过十多次尝试后,病恹恹的孔雀重新活泼起来。

后来,田爱莲一边养殖,一边琢磨技术。如今她和儿子已经完全掌握了孔雀养殖技术,孔雀的存栏量达到了上千只,田爱莲也被村民们亲昵地称呼为“孔雀皇后”。按照一只孔雀苗200元、一个孔雀蛋50元的价格售卖,仅这些每年就能给她带来一二十万元的收入。腰包富足了,一家人的生活也越过越好。

乡村旅游,延伸孔雀产业

田爱莲介绍,孔雀除了可以用于观赏外,几乎全身是宝。孔雀粪便可以提取高级美容化妆品和药品,头颈和尾羽都是高档的工艺品,还可以制成标本用作装饰,一只完整的孔雀标本,市场价在几万元。一个精美的孔雀羽毛扇售价可卖到一千元左右,而用孔雀毛做的羽绒被更是能卖到十多万元的高价,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为了延伸孔雀的产业链,田爱莲和儿子一起成立了鸿鹏珍禽养殖专业合作社,除了售卖孔雀幼苗和孔雀蛋外,还开始制作了一批孔雀羽毛工艺品。目前,制作的孔雀羽毛产品除了高档羽毛服装外,还有孔雀画、羽毛扇、吊坠、胸针等工艺品,大大延伸了孔雀的经济附加值。

如今,田爱莲又瞄上了一个新的产业方向,发展乡村旅游。她准备把孔雀养殖和农家乐结合起来,依托养殖场,形成休闲观光、餐饮为一体的生态养殖模式,开发出一条精品乡村休闲旅游路线。

(记者李锦文实习生李晓萌张倩文/图)

新闻推荐

文化“走出去” 亳州更有“范儿” 亳州非遗走进京城高校

亳州非遗走进京城高校

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亳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