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的历史散文 读郑骁锋“为客天涯”系列■林 颐

四川政协报 2019-11-07 00:35 大字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横扫书市之后,说起他当初写这些文章之时,“不能说完全没有考虑过文体,但主要是为了倾吐一种文化感受”。可见,历史散文与其他历史文章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作者作为“我”的明显主体地位,感受主观,难免偏颇,极考验作者的学识和修养。

郑骁锋的作品也归于历史散文行列。他认为,单纯叙述史事不能算是真正的散文,历史散文的特殊性在于不能信口开河,想要抒发的感慨必须建立在对历史相当深刻的理解之上。郑骁锋近作“为客天涯”系列包括《野河山》《旧城池》《老江湖》三部,每部作品分别包括12篇随笔,总计36篇,都是郑骁锋近年行旅各地写下的历史散文。

《旧城池》里有篇《花戏楼》,写安徽亳州,依稀又见摇曳的本草。亳州药材市场是中国四大药市之一,亳州也是华佗与曹操的故乡。曹公与“神医”的这段恩怨,解读者众,还能怎么品?郑骁锋有奇论。他说,华佗也是一个兵家。每味药材就像将士,医师要熟悉它们,行军布阵,要有谋略,还得掌握敌方情形。华佗无疑用兵如神,曹操却难以允许任何形式的窥探,所以华佗就必须死去,与窥破曹操心机的杨修一样。

郑骁锋学的专业是中药,以中药为引子、为线索讲述与之相连的历史故事,尽管有时勉强粘连,但角度的新奇确实有吸引力,也很能说明郑骁锋眼光的独特与切入的刁钻。

郑骁锋解读“亳”字的内涵,这个神秘的汉字就像武器的残片,深藏于地底,看不穿首尾。郑骁锋又引陈寅恪的考证,指出曹操杀华佗之事可能为杜撰,以及曹冲称象亦有抄袭印度民间传说的嫌疑。现如今,华祖庵零乱破败,曹操当年的运兵道也寂寥冷清,屹立热闹的,是歌颂关公的花戏楼。“恍惚间,檀板轻敲。戏楼后台,隐约想起了橐橐的靴声。”这句结束语也是很有郑骁锋历史散文的印记的,每一篇,由遗迹始,至人事,最后落于感慨。

作者所有文章的气韵一致,以《花戏楼》为例,即得“为客天涯”的写作方法。36篇文章,郑骁锋亲历北京、西安、开封等古城,探索梁山好汉、湘西苗人、绍兴师爷等群体,梳理垓下古战场、龙门石窟、京杭大运河等轨迹。行万里路的田野考察与读万卷书的资料占有,融为一体,变成了写作者内在的血肉。所有的核心,都是人。是人的命运、人的品格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常。文明的碎片,生命的荒墟,借古人的酒杯,浇今人的块垒。

出发之前,郑骁锋定然遍读史书典籍,或地方志,或野史稗闻,或其他诸类。大约途中行囊也沉甸,书册漫卷,随身随翻。每到一地,都城、名胜、史事、人物,张口就来,纵横畅谈。这样的洒脱自在,皆因有备,不知郑骁锋啃烂了多少书页,将它们咽下肚,仔细咀嚼消化,然后才能吐哺。江南水色,塞北狼烟,关外冷风,粤岭浓瘴,郑骁锋踏遍中华大地东西南北,穿越历史烟云层峦叠嶂,在潮起潮落中望尽天涯无归的羁旅过客。

历史是人的历史,历史散文的语境是历史的,也是文学的。历史散文要求作品把人文胸怀的思考与激荡的个人情感融为一体,它要求所有散文的品质:语调的优美,文采的斐然,诗意的描述,灵性的张扬。这些文艺的品格不能沦落为空洞的花架子。写出高质量历史散文的作者,除了“必须建立在对历史相当深刻的理解之上”,我以为,他的理解还应是诚挚的、哲思的,是真正有所感悟的。郑骁锋作品的文艺腔有历史识见作保底,“酒精与水”的勾兑比例是恰当的,灵动的文笔与审美的品位让文章显得自然流畅,有一种清新而鲜活的力量。

新闻推荐

小农机,采收药材好帮手

10月28日,谯城区牛集镇蒲公英示范种植基地,种植大户于团结操作着自制小型农机,正在采收蒲公英。目前,牛集镇种植中药材在两万...

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亳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