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电力人 共守“一盏灯”

亳州晚报 2019-10-30 08:11 大字

李长松的女儿李坛也在供电公司工作中的李长松

抄表员集体“失业”

电在生活中不可或缺,为保证供电,一代代电力人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努力。在亳州供电公司,李长松一家三代人都工作在供电行业,他们见证了亳州市供电行业的发展与变迁,用心守护着城市和农村的“一盏盏灯光”。

“从1982年进入供电局到现在,我已经在供电行业工作了37年,还有两年我就光荣退休了。”9月26日,在亳州供电公司高压用电检查班,李长松笑着说,从抄表员到供电所所长,他们那代人有幸见证了亳州供电行业的快速发展。

1982年,刚刚从部队退伍的李长松进入了当时的亳县电厂,被分配到张苇变电所成了一名抄表员。抄表员是基层工作人员之一,李长松的父亲曾经也当过抄表员,在当时交通极其不便利的环境下,抄表是非常辛苦的工作。

张苇变电所管辖面积最大,最远的地方有30里地,服务半径覆盖了现在的沙土镇、谯东镇、观堂镇。李长松负责四五个村的约10台变压器抄表工作,每个月下去抄一次表。

抄表工作让李长松终生难忘。那时农村还是土路,高低不平,骑自行车非常吃力,遇到路况差的地方要推着自行车走,遇到下雨天更是苦不堪言。10台变压器一天不一定能抄完,为了第二天能完成工作,他经常借宿在农户家中。

李长松笑着说,现在看来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那确实是抄表员真实的工作情形。

现在家家户户都装上了智能电表,数据自动上传,抄表员集体“失业”了。

电费越来越“瘦身”

抄表工作虽然辛苦,但抄表员最担心的还是“收电费”。李长松说,以前的电费比现在的要高,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有的乡镇电费居然高达每度三块多钱,村民意见非常大,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偷电现象。

1996年开始封顶限价,每度电不允许超过0.95元,同时抄表到户、核算到户,同时在各个村建立电费公示栏,无论是普通农户还是大队干部、电工都要正常缴纳电费。

偷电只是造成电费高的原因之一,铁、铜损耗也是重要的原因。1999年,亳州市在农村地区开始电网改造,增加高压线路,缩短低压线路,减小变压器服务半径,通过降低损耗的方式继续降低电费。

机械表可以人为操控,给偷电提供了客观的便利,李长松说机械表变成电子表,解决了这个漏洞,后来又换成了智能表,结束了抄表员上门抄表的历史,让基层供电人员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保证电力供应和安全。

“现在的电费一度只要0.56元,当时我们自己都不敢想,怎么会这么便宜!”李长松开心地说,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电价持续降低,越来越多的人用得上电、用得起电,作为一名电力人由衷地感到高兴。

三代人追逐“光明”

在李长松一家,不仅他是电力人,他的父母、兄弟、女儿也在电力行业。他的父亲李玉珠是最早的一批电力人,从修事班、魏岗变电所到安装公司,基层岗位都经历过。正是在父亲的影响下,李长松退伍时选择了供电行业。

李长松的女儿李坛目前在亳州供电公司物资部,也是一名电力人。李长松自豪地说,他们一家不仅是三代电力人,还是三代军人之家,他的父亲和女儿都在军队服过役,他们一家至今保留着军人的好作风。

今年的药博会期间,李长松和同事4个人在市体育馆圆满完成了“保电”工作。每次全市重大活动,都能看到李长松忙碌的背影,中高考、节庆活动……离退休还有两年多的李长松仍然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

“供电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好了,我刚上班时全区只有4个变电所,现在有几十个了,居民用电越来越有保障了。”作为行业发展的见证人之一,李长松有说不完的话,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电力人努力的结果,也离不开每个人的支持。

(记者李鹏文/图)

新闻推荐

“农家书屋”配发新书

10月29日,在亳州市新华书店“农家书屋”图书配送启动仪式上,工作人员为乡镇农家书屋配发图书。当日,亳州市谯城区2019年度“...

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亳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