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新颜 □冯皖悦
在外地求学许久,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过亳州老家。这次中秋节我随父亲一起乘着大巴车,颠簸许久回故乡探望那一轮圆月。家乡新修了几条水泥路,笔直平坦地经过我们家的老宅门口,路的两边又多了几栋漂亮的小洋楼。其实何止是这几栋小洋楼,整个村庄的房子几乎都在岁月的洗礼中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童年记忆里的那些老房子不知不觉已在时间的长河里销声匿迹。
一种毫无征兆的怀念击中了我的心灵,我迫切希望从父亲那里得知一些关于家乡房屋的变迁。于是我们搬了两个小板凳,坐在家门口的大树下开始了谈话。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我的曾祖父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一家五口人,居住在三间茅草屋里,建筑面积不足五十平方米。墙壁都是泥土砌成的,还用脱了粒的高粱穗子粘贴在上面,防止下雨的时候,淋坏了泥墙。
房子顶上,也是铺缮的稻草,一块瓦也没有,下大雨的时候,有的房子年久失修,还会漏雨。房子很矮,也很破旧,家家户户都是如此。往往都是一家五六口人,蜗居在里面,床挨着床,很拥挤。
我爷爷结婚的时候,房子不够住了,怎么办呢?曾祖父和爷爷就自己动手,准备在院子里,再建造两间房子。
他们用板车从河边拉来泥土,倒在院子里,兑水、和泥,为了使泥土砌墙更加坚固,他们还往泥土里撒些稻草、麦秸和食盐。然后赤着脚在泥土里踩来踩去,后来踩累了,爷爷就牵来一头牛帮助来踩泥。
那时候,砌墙都是手工操作,用的是泥叉,一叉一叉地把泥土砌起来,一边砌墙,一边还要把墙壁劈光滑。等到砌到一米多高的时候,就得停下来,因为泥墙是湿的,再往上砌,有可能墙壁就倒塌了。所以呢,就得歇一歇,晒一晒,要等到太阳把泥墙晒干了,坚固了,才可以接着往上砌墙。这样的话,建造起来就比较慢,一堵墙,往往要很久才能大功告成。
做椽子使用的木头,也是歪歪扭扭的,那样物资匮乏的年代,一根又直又大的木头也是很难找到的。
房子封顶的时候,也没放炮,只是做了一顿好吃的庆祝一下。整个房子,找不到一块砖,也找不到一片瓦,只是打地基的时候,放了一些碎石头而已。
那个时候,不要说楼房,就是瓦房,也是很奢侈的,整个村子,几乎找不到一间瓦房。所有人家的房子,都是又低矮又破旧的茅草房。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我爷爷一家六口人,住在只有二十多平方米的房间里,实在是住不下了。爷爷和奶奶就商议着,想要搬出去,重建一座大一点的新房子。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那时候家里很穷,翻箱倒柜竟然找不到一块钱,要建造一个新家园,谈何容易。
首先解决石头的问题,建筑房屋要打好地基,那时候的房子,打地基都是使用石头。我爷爷和奶奶,就经常拉着板车到处找石头,沿河边寻找废弃的排灌站,那里有不用的石头,爷爷奶奶就给拉回来。或者去附近的山上,有时候是捡,有时候是要,也有时候稍微买一点。那时候,他们就像捡破烂的,遇到残砖断瓦,就像遇到宝贝一样地捡回家。
石头问题解决了,接着要解决木头问题。到哪里找木头去呢?奶奶就去她娘家去借。需要的泥土,全部是爷爷奶奶一车一车地从河边拉回来的。不知道拉了多少天,也不知道走了多少路,磨破了多少双鞋子。
建筑房子的师傅,都是村里面的亲戚,叔叔大爷,兄弟姐妹齐上阵。那时候,建筑房子,工人们几乎不要钱,就是管顿饭,喝点酒,都是亲戚帮助亲戚,邻居帮助邻居。
新房子建了三间堂屋,两间厢房,还拉了一个小院子。爷爷说这是很气派的房子,在当时来说,也算豪宅了。虽然还是泥土砌的墙,但是在关键的部位,比如窗户墩子,门槛上,却是用上了青砖。房顶也是青瓦代替了茅草,那一排排的青色的瓦,排列整齐,一块压着一块,一行跟着一行,看起来特别气派。
上世纪九十年代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十多年了,在农村,老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市场放开了,经济搞活了,老百姓手里有钱了。
我爷爷承包了村里的制砖场,带领四十多个工人,每天开足马力,烧砖赚钱。爷爷头脑灵活,又肯吃苦耐劳,是农村的第一批万元户。在我父亲十多岁的时候,爷爷决定提前为我父亲建一套房子,再不会像他年轻时候一样,一家六口,蜗居二十多平方米的房子。
这一套房子,现在还在。三大间带走廊的瓦房,红砖青瓦,高高大大,长十一米,宽七米,这在当时也算豪宅了。梁头是一根粗壮的槐树,当时是用吊车吊上去的。木头上还写了一副对联“常将富日比穷日,莫到无时想有时”,以此来警戒后人,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爷爷说,这套房子建起来的时候,在村里能排头名。
除了这三间正房以外,又建了两间东厢房。这东厢房,是两间平房,顶上是楼板铺就,这在当时,可算得上是稀罕物。平房顶上,还可以上人,登上房顶,整个村子,一览无余。
房屋落成的时候,村里人都赶来看热闹,都要亲自登上平房的顶上,一饱眼福。
除了东厢房两间平房,又建造了一个大院子,安装了一个大铁门,那个年代,大铁门也是稀罕物。一般房门,都是木质结构,这大铁门,大红色的油漆,金黄色的门环,显得富丽堂皇。
走进新时代
进入新世纪,走进新时代,国家富强了,人们富足了,生活越来越好了。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走廊房和平房了。
爷爷也能与时俱进,又带领我的父亲和叔叔,买了一块地皮,盖起了三层小楼。
这三层小楼,也不用我们自己动手了,专门请的专业的建筑队,现代化的机械设备,钢筋混凝土,只要钱到位,什么都不用自己干,三层小楼不多时日,拔地而起,迅速建成。
房间很多,设计合理,有专门的会客厅、卧室、厨房、洗手间还有书房,可以说是每人一个房间都绰绰有余。房间内部,都是现代化的装修,进入房间,就跟进入宾馆一样,现代化的家具家电一应俱全。
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我们国家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我们家的房子变迁为例,开始是低矮的茅草房,再到土砖混合的房子,再到走廊房平房,再到高大气派的小洋楼。
这些变化,也正是我们国家一步一步由弱到强,由贫到富的一个缩影。国泰才能民安,国强才能民富。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也就没有老百姓的安居乐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谯城区住建局组织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研讨会。会议围绕“践行宗旨意识,敢于担当作为”主题,学习...
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亳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