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亳州花戏楼
▲花戏楼广场上举行的跑旱船、跑驴、扭秧歌等民俗表演,让人乐开怀。 本报记者张青川摄
3月23日,“春游江淮请您来”百家媒体推介采风团来到古城亳州,这里是中华药都,曹操故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长寿之乡……
亳州城里,花戏楼名声最大。花戏楼原名歌台,是一座演戏的舞台。因院中花戏楼色彩绚丽、美轮美奂,所以又称为花戏楼。花戏楼继承了南方建筑的特点,建筑不追求高大宏伟,而是在精工细雕上下功夫。花戏楼是明清时期山西、陕西药商在亳州聚会的场所。楼里的关帝庙主殿建于清顺治十二年(1656年),戏楼增建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经过300多年的风霜雨雪洗礼,那精美的砖雕、木雕依旧栩栩如生,一个个历史故事“跃然墙上”。
在花戏楼门前,记者看到两根铁旗杆。导游介绍,每根杆高16米左右,重15吨,上有悬钟、蟠龙、飞凤。杆上还悬挂着一副铁对联,“铁杆颂德高千尺,金柱铭勋参九霄”,风过,杆上悬铃叮当作响,甚是悦耳。这就是花戏楼的第一绝——铁旗杆。
花戏楼的第二绝在山门。山门上面镶嵌着闻名天下的立体水磨砖雕。在不足1寸半厚的水磨青砖上,共雕人物115人,禽鸟33只,走兽67只。导游把探灯照在其中一幅砖雕上,这就是著名的“三顾茅庐”。只见诸葛亮躺在床上,他的一双不足绿豆大的鞋子放在床边,一个茶童在烧水,就连茶壶的壶盖和壶嘴也雕刻得清清楚楚,栩栩如生。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在旁边站着,神态各异。
与山门紧紧相连的戏台上镶满杨木透雕,五颜六色,艳丽夺目,因其精湛的雕工和绚丽的彩绘被誉为花戏楼第三绝。舞台上雕刻有十八出三国戏文,里里外外有600多个人物,最著名的就是“赵子龙舍身救阿斗”的故事。此外还有《割须弃袍》《七擒孟获》《击鼓骂曹》《三气周瑜》等故事,人物形态逼真,战马奔驰如飞,神态各异,呼之欲出,充满了阳刚之美。
这真是春游江淮到亳州,令人难忘花戏楼! ·本报记者张青川·
新闻推荐
本报讯3月24日,谯城区淝河镇综治办联合镇司法所集中开展扫黑除恶、平安建设和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活动现场,有关人员发放扫...
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亳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