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故乡的河流 ◎卢先社
[摘要]◎卢先社
我老家在皖北谯城十河镇,那儿曾穷在没山没水。
老家原来也有三条河。因它们都骨瘦如柴,家乡人不好意思称它们为“河”,羞答答地叫它们“沟”,一条叫芦草河,一条叫红旗河,一条叫长寿河。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家都向坑塘洼地要产粮,家乡的很多坑塘沟河都被人填平种上庄稼。好像遭到人的嫌弃,老家那三条沟河一下负气出走不见了踪影。沟床中的流水没有了,沟底成为放马牧羊的草场;曾经长满芦苇的长寿沟被人削平种上庄稼,那个诗经里的白发诗人开始流浪天涯。一个地方,如果听不到细碎的流水声,或者看不到一点流水的影子,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啊!
人说,大树下面好乘凉;我说,大河两岸好种粮。老家穷就穷在没河流,哪怕有一条小沟。没有了沟河的滋润,老家好像愈来愈穷。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能唤醒仁慈,人要是一年四季看不到自己水中的倒影,人性中温养的善就会慢慢流失。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国家追求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是有哲学依据的。人类的居住环境,没有了水和人的临水而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一定困难重重。
家乡要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出走的沟河不回归,那“沟河”没有了波光粼粼,不能拥抱蓝天绿树就是不行。
前几年,单位一位同事被派往我老家帮助脱贫,担任老家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他下去一两年,做了很多工作。村里家家户户出门都通了水泥路;一些贫困户靠种植养殖走上致富路;村里还发展起集体经济,种了一大片莲藕和中药材,销路也很好;村委会后面的一片闲置土地也建起了文化广场,晚上村民有了娱乐场所。
说真的,同事的扶贫工作卓有成效。可我有时想,如果同事任职期满回来了,老家的那些扶贫项目还能继续下去吗?以前每每谈到这话题,我就期望同事能用心让老家那些走失的河流回归过来,让他们重新在老家的那片土地上欢快流淌,歌唱着老家人的欢喜和忧伤。家乡的土地并不贫瘠,有了水的滋润,那些扶贫项目还愁不能继续下去吗?
暑假来临,我有闲回老家看看。车子在新修的公路上行驶,我向车窗外眺望,突然欣喜看到以前干涸的红旗沟竟然碧波荡漾,两岸的树木倒影在水中弯曲着,天上白云在水中悠闲踱步。啊,出走的河流终于归来了!我知道,让河流回归比农村娶媳妇要困难得多,这可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能实现的。从河流上游到下游,从支流到干流,很多沟河都要有流水的身影,家乡地下水位要提升。让河流手牵手归来,这可要修建很多蓄水闸才能实现。像红旗沟,它的母河——宋汤河也要有一个个蓄水闸,不然,大河的水位下降,红旗沟也不会有水。一条小小的红旗沟能回归故里不知要花费多少投资。看来,政府对振兴乡村是下定决心,在抓实施了。
过去,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现在,水利是脱贫的命脉。
在回老家的路上,我还看到,那曾被人放马牧羊的芦草沟也正旧貌换新颜。芦草沟水流潺潺,在家乡的蓝天下正自在吟唱。
老家三条河流,如今已回归两个,家乡的生气和灵气也渐渐丰盈起来,只有那条被掩藏的长寿沟还不见踪影。我相信,不久的将来,长寿沟定能再飞扬起雪白的芦花,回归故里。
现在,我老家已整体划入亳药花海大世界项目区。那些家家户户零碎的土地正被大块流转出来,被城里的药企辟为药圃,种上了牡丹、白芍、桔梗等品类繁多的中药材。老家人不再以地为生,他们正成为产业工人,每天有着一二百元的收入。他们正书写新时代农民的命运。
我想,这四十年巨变让老家藏身花海,人们感受着拂面香风,聆听着潺潺水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农村谁还会向往城市的繁华呢?
种上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有了乡村振兴计划,失去的河流哪能不会回归呢?随着老家旅游业的发展,那条长寿沟也一定会能回来。
我坚信,随着这些河流的归去来兮,那花海里的故乡,美丽十河镇,真的要富且美、令人神往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2月26日,亳州市教育局发布了教师选拔公告,其中“亳州中学”引人注目。昨日上午,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亳州中学是亳州...
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亳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