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原先生的“显”与“隐”

亳州晚报 2019-02-01 09:06 大字

本报讯亳州历史文化名人薛蕙,人称西原先生,堪称宋代以来亳州文人第一高峰。1月30日晚,亳州市政协文史研究员杨本科做客“道乡说道”论坛第五十二期,为大家展现了他对薛蕙的认识。

亳州城区景点薛阁塔便与薛蕙有关。当晚,杨本科便从薛阁塔讲起。“科举时代,亳州成绩寥寥,清朝乾隆中叶,知州郑交泰于城东南一里筑‘文峰塔’,以倡文风。这座塔由于靠近薛蕙家庙,故又称‘薛阁塔’。”杨本科说,如今,薛阁塔已经被四周高大的建筑所掩映,无法掩映的是,薛蕙是宋代以来亳州文化的一大高峰。

薛蕙幼时就聪慧不群,人称神童。乡里德高望重的老人都说薛家要出大人物!果不其然,薛蕙勤学不辍,七岁就能学习科举科目,十二岁便能挥笔题诗,且诗理玄之又玄。正德三年,王廷相出任亳州知州,看到薛蕙的文章,甚为惊异。在他的推动下,薛蕙名动京师。正德九年,薛蕙中进士。而薛蕙在刑部任职多年,自然免不了写一些司法公文,他审理案件刚正不阿,所引法条准确详明,罚当其罪,文学性和专业性兼具,当时的法学家都认为他非常出众。

“起初,薛蕙非常欣赏严嵩的文采,颇有唱和酬答的诗作。但是,严嵩掌权后,薛蕙因讨厌他恃权误国,就和他绝交了。”杨本科说。薛蕙的这种性格在诸多历史事件中均有体现,明武宗自封“镇国公”后,以领兵平乱为由,下诏南巡。大臣们认为师出无名,竭力劝阻,惹得武宗大怒。薛蕙也在进谏的大臣之列,以致于被廷杖夺俸。但,这种执拗的性格,仍没能让薛蕙学会圆滑,在“大礼议”事件中,再次用他极富文采又极富逻辑的文章惹怒了皇帝,最后离开官场。

薛蕙回到亳州后,生活方式由“显”转为“隐”,和朋友在园子里饮酒、赋诗、赏花。故,他对酒和牡丹花的喜爱甚是狂热。晚年的薛蕙信养生家言,后又转投佛老。他认为,喜怒哀乐不表现出来即为中庸,表现出来又能节制是为“和”,因而“未发”才是人性之本,未发性才是善的,一表现出来,惑于物而迁其性,也就不善了。在此基础上他又杂糅了佛教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记者郭玉岩文/图)

新闻推荐

我家的柿子树

◎聂康朔爷爷家的院子里种着一棵柿子树。春雨如丝,柿子树吐出了点点嫩芽,慢慢地,嫩芽变成了一片片树叶。端午节过后,柿子树上...

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亳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