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之道 ◎超凡

亳州晚报 2019-01-09 09:25 大字

[摘要]◎超凡

因为自不量力,受聘为老年大学讲几节课。受聘后,深感愧疚。无他,面对一群白发苍苍的学生们,时时心生惶恐之颤。遇到老年人喊我老师,就忙不迭地更正:“喊我小张!”并非矫情,在下虽然六十有一,但学员们有的竟然82岁了,70岁以上的老者,也不乏人。水涨船高,我这个在家当“爷”的年纪,在这里不装嫩都难!

一般地说,应该是年龄与知识俱涨的,年纪越大,阅历越深,知识面就越宽。理是这么个理儿,但实情另有变化。人到老年,以个人的体验,惰性渐生,进取心渐怠,记忆力退化,提笔忘字成为常态,思维慢慢僵化、固化、散化、陈化,精力不济是常态,眼疲耳背是常态,生个小病是常态。至于才情、才华这东西,年轻时四处弥漫,到了老年这个阶段,费尽力气找他,他却藏在暗处与你捉迷藏。明明知道有,有时就是找不到他——这就叫江郎才尽。

但人生本来如此,或者是平凡之人大率如此。看透此节,也就初步摆脱了退化之恼,僵化之烦,顺其自然,想干嘛就干嘛,就好。

比如做做学问。

做学问,是读书识字之人的口头禅。其实,这三个字对于普通人而言,不仅过于奢侈,而且过于自禁。真做学问真难,非下苦功夫、真功夫、死功夫不可——当然,天才除外。难是难,但稍稍地做些学问以辅助人生,倒是人人可为的。因为学问之道,浩若烟海,时时峰回路转,刻刻境界新生,如果不过于苛严自己,还是很容易自我满足、自我得意一下的。

以我为例。

最近帮人家编两本书。一本到了出版社的二校阶段。出版社的专业校对很认真,从专业的角度,锱铢必较,满纸画“花”,似乎可怖。但我一看,乐了。咱虽然生活在小城市,但文化上似乎不必妄自菲薄,我们有自己的优势。譬如有一篇文章中写道:亳州地道药材瓜蒌,根茎为花粉,果实为瓜蒌,后引种了外地的栝楼,云云。校对把栝楼打了叉号,改成瓜蒌。

其实,原文并没有错。瓜篓,有些地方称栝楼,虽是同科的植物,但外地的栝楼与亳州的瓜蒌还是有些差别的,如果改成了同一个名字,其中的衍化就谬之千里了。这其中的学问,既得自于亳州的民间了解,也得之于药材市场的熏陶,也有临床医生的体会,还有大学课堂老师的讲授,一个词的学问,如果不察,就会忽略一生,匆匆而过了。

再如古井酒厂酿酒要用粮食,粮食就得储存;酿出的酒也要贮藏,因为酒是陈的香。写文章时,储藏、贮藏都是藏,常常混用,如果粗略不察,人云亦云也就过去了,如果细细体察,就会发现其中的微妙之别。储藏是收藏之意,而贮藏是积藏之意。作为粮食的小麦,一般存储期为四年,四年之后就作为陈化粮处理了,并不是越陈越好。而酒则不同,古墓中曾发现汉朝的葡萄酒,2000多年了还“酒香扑鼻”,可见酒是“积藏”的时间越长越好的。以此推衍,文章中涉及粮食,应为“储藏”,涉及酒类,如果不是短期保管,就该是“贮藏”为妙。

不知道大学家们以为然否?

可见,人生做做小学问,也是久而弥香的事情。知而无涯,生而有涯,以有涯求无涯,岂不处处新鲜乎?

所以有趣呀。

新闻推荐

告急!亳州市血液库存达到“红色预警”

“近几年来,每年冬季尤其是春节到来前,都是血液库存紧张期,今年也不例外,尤其是A型血和0型血更是紧张。”1月7日,市中心血站的...

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亳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