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寒江明月心

宜宾晚报 2018-10-11 11:32 大字

唐朝诗歌百花争艳,群英汇聚。提及唐朝的边塞诗,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岑参和高适。然而边塞诗真正的先驱却是王昌龄。

王昌龄(698—757年),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的边塞派诗人。擅长将边塞、宫怨和离别的素材入诗。被称为“诗家天子王江宁”“七绝圣手”。

二十三岁时,往嵩山求道。二十七岁时,赴河陇,出玉门关。从此,边塞成为王昌龄最广阔的天地。此时,岑参才11岁,高适还没有边塞的经历。高悬的明月,黄色的沙粒,胡马的嘶鸣,都成为王昌龄诗中常见的物象。其中,最杰出当属《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湖上,漫天的云雾升腾而起,遮暗了整个祁连山。一座孤城,孤独的站在玉门关外。我们只能远远地张望。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战士们身上的铠甲。但战士们坚守边塞,不将敌人打败绝不还乡。王昌龄的边塞诗,还有一组《出塞》(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秦朝的明月,汉朝的关隘,无数的边关将士们,埋骨荒漠。或许只有飞将军李广,才能驱尽突厥,赶走胡马。泱泱大唐,国无良将,让无数征人不能回家。然而封侯拜将,是大唐士子们最高的梦想,也是闺中少妇们的梦想。《闺怨》诗中写道: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中的少妇,不知道相思,不知晓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古来征战几人回”。只有陪伴,才是最深沉的爱。尽览边塞风光后,王昌龄回到长安,积极准备科举考试。

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后来,王昌龄被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改任汜水县尉。开元二十六年(734年),王昌龄被贬龙标。不久,遇赦北还,途径襄阳,访孟浩然。李白、孟浩然、王昌龄,闪耀唐朝的诗星在这里相聚。在襄阳,王昌龄度过了最快乐的时光。襄阳之会期间,一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好友李白写诗相赠: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杨花落尽,柳絮飘飞,杜鹃啼叫。听说好友被贬龙标,途径五溪。我将忧愁和思念寄托给明月,跟着君直到夜郎西。知王昌龄者,李太白也。

没有不散的筵席,王昌龄告别孟浩然,告别离别。没想到这次分别,竟是永别,他们再也没有机会相见。孟浩然背疽复发,不久便英年早逝。李太白四处游历,虽在江湖,却再无相见。

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出为江宁(今南京)县丞。好朋友辛渐,准备从润州(今镇江)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于是,王昌龄到镇江,送别好友。离别之际,作诗《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冷雨连连,洒满江天。夜晚,我来到吴地,天亮后我就要送走好友。从此,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王昌龄没有被尘世的名利束缚,却没有逃脱别人的嫉妒。安史之乱爆发,王昌龄路经亳州,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

宋代刘克庄说:“唐朝人的《琉璃堂图》中,以昌龄为诗天子。”

明代王世贞也说:“七言绝句,少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由此可见,唐朝诗歌史上,王昌龄有着极高的地位。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边塞风物尽入诗,难改寒江明月心。

新闻推荐

亳州市在全省首创改革成果第三方评估 改革成效如何由群众来评判,评估结果与全面深化改革考核挂钩

改革成效如何由群众来评判,评估结果与全面深化改革考核挂钩

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亳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