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韭香浓

亳州晚报 2018-10-09 08:30 大字

当地村民在基地打工

金秋十月,韭菜花陆续盛开。漫步乡野,碧绿的苔茎高高耸起,顶端缀着一簇簇碎银似的小白花,散布在绿油油的韭菜地里,几位农民正忙着采摘芬芳的韭菜花。近日,记者来到谯城区张店乡韭菜种植基地,感受韭菜种植带来的丰收气息。

目前,张店乡韭菜种植面积达1万亩左右,年收入近千万元,韭菜成为该乡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菜”。

门外汉变成“韭菜通”

“现在韭菜花开得正好,正抓紧时间采摘。”张店乡王楼村伟丰韭菜种植基地负责人李伟说。李伟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不仅要操心韭菜花的采摘工作,还要与外地客商交流收购的事儿。不过,今年的韭菜花行情还算不错,客商对产品的需求也很旺盛,对李伟来说,辛苦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别看李伟现在说起韭菜来头头是道,几年前他可是个十足的门外汉。李伟的韭菜种植事业起步于2011年,而在此之前,他并没想过回乡种地,也没有韭菜种植的经验。李伟以前是饭店的主厨,事业也算顺风顺水,后来不曾想突遭家庭变故,家中的田地无人耕种,这让他产生了回乡种地的念头。

种地可不是简单的事,李伟很清楚这一点,他决定放弃传统种植业,走特色种植的路。李伟认真对比了多个蔬菜品种,又考虑到张店乡有种植韭菜的传统,于是他将韭菜种植作为自己事业的起点。李伟介绍说,韭菜种植不需要多问事儿,栽上一茬,能收获三四年,经济效益也比较稳定。2011年,李伟从自家的4亩地开始种植,一年之后,他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韭菜通”。

见到效益之后,李伟很快扩大种植面积,现已达到近百亩。“每亩每年纯收入2000多元,光是韭菜花一项就能挣1000多元。”李伟说。

贫困户种地又打工

走进伟丰韭菜种植基地,贫困户罗秀英正在地里忙活着,她弯下身子,拨开苔茎,熟练地揪下韭菜花。一年四季,韭菜地里总是能看见贫困户的身影,这些贫困户通过在此务工,顺利实现脱贫增收。

“我自己种着地,平时到这儿来干活,两不耽误。”罗秀英说。罗秀英家有两口人,丈夫长年患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而且需要不少医药费,长此以往陷入了贫困。现在罗秀英种着两亩地,每年能收入几千元;闲的时候来韭菜地干活,一天能挣70元钱,“这一年下来,收入万把块钱,日子比以前强多了。”罗秀英说。

除了吸纳贫困户务工,伟丰韭菜种植基地还教贫困户种植韭菜技术,免费送种苗,鼓励他们自己种植,实行“工资+分红”的制度。基地将大棚承包给贫困村民管理,棚内蔬菜由基地栽植。基地发给承包人员工资,待蔬菜销售完后,再按照蔬菜总收入分红。

此外,基地还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制定了不同的工作内容。如年龄偏大、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村民,在技术人员指导下管理蔬菜,每天工资70元。年轻的贫困村民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种苗繁育、大棚建设等,每天工资100到200元不等。

多品种集约化经营

张店乡的韭菜种植传统由来已久,韭菜品质远近闻名,其中又以泥店村为最。前几年,在泥店及其周边村,韭菜种植面积近2万亩,种植模式有大田露天韭菜、阳光大棚韭菜、日光温室韭菜和地窖避光韭菜,品种有雪韭、黄韭、平韭、竹竿青、独根红等。

近年来,张店乡的韭菜种植面积虽然有所下降,但是其他蔬菜品种的种植面积却在不断增长,并逐渐走上了多品种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模式。据了解,泥店村附近分布着张店乡最大的两个韭菜种植基地,伟丰种植基地和年丰种植基地。两个基地都是从种植韭菜起步,但是现已不再局限于韭菜,还分别成立了蔬菜种植合作社。

目前,张店乡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形式,通过合作社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实现脱贫致富。该乡大力支持发展蔬菜种植合作社,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帮助协调流转土地等。李伟介绍说,近期村里准备把扶贫驿站放在伟丰蔬菜种植合作社,光这一项就能获得1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

政府支持合作社,合作社也能更好地反哺贫困户。年丰蔬菜种植合作社现有蔬菜面积860亩,是张店乡依托蔬菜特色产业建立的一家贫困人口就业扶贫的工厂之一,产销高峰期每天用工200余人,产销淡季每天用工60余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促进了农民增收,解决了贫困人口就业,有效帮助了贫困户脱贫。  (记者 魏军 文/图)

新闻推荐

杜延安调度四家 国有集团公司发展工作

本报讯9月29日晚上,市长杜延安主持召开会议,专题调度市建安集团、城建集团、交控集团、文旅集团四家国有集团公司发展工作,...

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亳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