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粉皮 □李心清

亳州新报 2018-09-14 10:21 大字

绿豆粉皮

煨小鸡儿,炖小鱼儿,找秀才,买粉皮儿。

丁大楼的粉皮——越吃越是味儿……

这些顺口溜,歇后语,说的是谯城区五马镇丁大楼的粉皮。

说起丁大楼的粉皮,那可有些年头了。

北宋末年,一户姓丁的人家从外地来到亳州,带来一项手艺,用绿豆做粉皮。

绿豆粉皮,既保留了绿豆清热解毒、调和五脏的功效,又味美爽口、干鲜可食,荤素热凉都好吃,使人吃过难忘、越吃越好吃,因此才有了“丁大楼的粉皮——越吃越是味儿”的说法。上起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逢年过节、红白喜事,走亲戚、看朋友,粉皮必是首选,简直是“没有粉皮不成席”。

后来,生意越来越好,丁家就在亳州定居,发展到现在,已成大户,俗称“九里十八丁”。

清朝乾隆年间,丁家一位叫丁秉亮(字明允)的青年考中秀才,可是,他还丢不下祖宗传下的老手艺,一来乡亲们喜欢吃他家的粉皮,二来靠教书也不能养活一家老小,所以丁季才一边教书,一边不误卖粉皮。天长日久,“秀才粉皮”就有了名声,一时供不应求。

再后来,制作粉皮的工艺一直传承下去。晚清民初时期,亳州有个姜桂题,在外当官,由他把“秀才粉皮”带进京城,据说进奉给了宫廷。此事真假有待考证,但当时丁家主事人丁汝敏(字慧心)经常进城给姜家送粉皮却是千真万确。

新闻推荐

亳州市长热线办 请卫计部门人员来“上课”

请卫计部门人员来“上课”

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亳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