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涡河岸边的淳朴风情

亳州新报 2017-11-06 09:27 大字

钓台村昔日老码头,现在成为渡口村口古井钓鱼台古遗址新建的旅游指示牌

古朴码头连着人烟与传说

这里传说是姜太公钓鱼的地方;这里曾建有七座庙宇;这里依然保留着最淳朴的乡情……南到黄山看风景,北到亳州看人文,位于涡河岸边的谯城区大杨镇丁固村落,就像是亳州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朵浪花,给它点风,就能掀起一段段令人痴痴追寻的故事和幽静乡野的淳朴风情。

涡河像一条玉带,从丁固村蜿蜒而过。河的南岸是钓鱼台遗址,河北岸散落着村落,历经沧桑的码头让涡河两岸彼此相连,不可分割。

站在河北岸的码头上向南望去,一黑灰色的土丘映入眼帘,相传这片高台就是当年姜子牙坐着垂钓的石头,之后神奇地慢慢生长,逐渐变成了一个土丘。老人家坐南朝北,垂钓中目视远方,所看村落正是丁固村。因为这个美丽传说,村民们也习惯称这个村庄为钓(鱼)台村。

村里74岁的老人赵怀庆介绍说,因为临河而居,贸易频繁,该村原来是个大集镇,每年三月三逢庙会,特别热闹,后来不断衰落,庙会也成了村民心中的美好记忆。

从兴到衰,风云变幻,而河边的码头至今依然静静待在那里,服务一方百姓。“这个码头以前也热闹,来来往往坐船的乘客特别多。”赵怀庆说。

码头摆船人孙忠勤说,他也不记得自己是第几代摆船人,只是听说自古就有这个码头,他已接手近十年,每天都要往返于两岸多次,村民也已习惯了乘船出行。

林中庙宇让人心澄如净

从码头沿小路走进村庄,隐匿于此的两座庙比较醒目。赵怀庆说,村里目前仅剩两座庙,一个是祖师庙,一个是火神阁,而相传以前,村里一共有七座庙。

祖师庙坐落于一片树林中,绿树红瓦的景色让人心澄如净。庙门旁有一块碑,开头碑文刻有“江南安徽颍州府亳州以东四十里,钓鱼台祖师庙,门三间大殿三间后楼三间……”,落款日期是龙飞光绪三十二年小阳月。赵怀庆说,这个日期是光绪年间二次修缮的日期,寺庙所建时间更早。

赵怀庆说,原来这座庙也是在村里所有寺庙中最大的一个,至今他的脑海中还保留着祖师庙的原貌,有山门、大殿、后楼各三间,前后院两侧都有东西配房,形成一个两节两院整体化的两个座院,成为涡河岸边佛教寺院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中国成立后改为钓鱼台小学,文革时期被破坏。

寺庙被破坏后,当地村民用原址上面的砖在对面又建起一所学校,如今学校已搬迁,老屋仅剩下断壁残墙,散落的砖块成为寺庙的最老见证者。赵怀庆说,现在的祖师庙和火神阁都是村民集资修建的,香火依然很旺。

乡野幽静小村故事多

乡野幽静,偶尔有几声犬吠和经过村落的汽车的喇叭声,房屋错落有致,村民们保持着一以贯之的从容和安定,这个小村庄给人的最初感觉。

与很多新村景象不同,行走在村庄内很少看到高楼,家家户户依然住着原来的老房,只是稍加修饰,让它变得更干净、更宜居。

村口一处老宅前还修葺着一口井,69岁的村民李玉龙说,这口井已有几百年历史,村里原来卖豆腐、磨豆腐的人家比较多,在附近颇有名气,这些全都受惠于这口井。“从这口井里打出来的水不仅甜,磨出来豆腐特别壮,口感好,出豆腐还多。”李玉龙说,附近村庄村民也喜欢到这口井里打水。

秀丽的风景,独特的人文,想必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这个涡河岸边的淳朴村落,寂寞的钓鱼台也不再孤寂,寺庙的香火也会更旺,小村村民的幸福感也会越来越好。(记者 丁静 张延林 李庆亮 文/图)

新闻推荐

千亩藏红花成村民致富花

农民正在藏红花田里采花采摘紫花剥出红丝从谯城区十河镇大周村亳药花海正门往里走几百米,道路两旁是蓝色的花海,蓝色的花儿如同点缀在广袤田野里的一块块调色板,微风拂过,摇曳生姿,花香沁人心脾,这就是...

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亳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