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公共服务均等化 普送惠民“大礼包” 详解《亳州市“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

亳州新报 2017-09-25 10:44 大字

基本公共教育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亳州市“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近日印发,规划按照“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奋力走在皖北振兴前列”的总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推进各领域的制度和标准建设,着力保障城乡居民基本需求、增强服务供给能力,建设“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打造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健康养生城市夯实基础,实现全市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在基本公共教育方面,规划提出了实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发展,高等教育稳步发展,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体系的目标。

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面完成1445所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改造任务,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区全部通过国家验收;义务教育营养计划扩展到全部学生;全面提升学校软硬件办公条件,各级各类学校100%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

同时,更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调整优化普通高中布局,合理控制学校规模。积极推进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完善普通高中招生办法。加快优质高中建设,推进普通高中规范化建设,重点建设好一批课程改革样本学校,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普通高中学校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元化。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加快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率先从建档立卡等家庭困难学生(含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求助供养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到2020年,力争实现全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2%。

规划还提出,推进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到2020年,城市(含县城)每3万常住人口建设至少1所不少于9个班建制的公办幼儿园,每3万人口1所公办园覆盖率达95%。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独立建制的公办中心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0%以上,努力增加省级一类幼儿园和城区公办园的数量。

基本劳动就业创业 打造“就业e站”

规划提出,在基本劳动就业创业方面,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保持就业形势稳定。

规划要求,加强创业平台和创业环境建设。扩大农民工、返乡人员、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重点建设青年创业园、创客空间等创业平台。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改革,清障减负做“减法”,搭台助力做“加法”,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围绕创业环境建设,设立亳州“创业杯”赛事,促进创业项目在创新创业示范园区或开发区的落地孵化。

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工程。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管理,建立乡镇(街道)社区(村)基层就业服务平台标准化体系,统一服务标准、服务流程、服务规范、服务标识,推动公共就业服务规范化、科学化和专业化。大力发展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建立覆盖全市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信息网络,实现省、市、县就业信息互通共享。

实施就业失业服务信息化工程。启动就业信息一体化工程建设,打造和做好“就业e站”和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建立以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为载体的24小时就业信息查询服务平台。建设网上人力资源市场,开通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全面应用就业服务网上经办系统。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就业失业动态监测信息网络,完善监测企业就业岗位信息采集、统计和失业预警指标体系,开展就业需求预测和失业动态监测,适时发布就业需求和失业预警信息。

基本社会保险  城乡居民全覆盖

规划提出,在基本社会保险方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着力完善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体系。

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4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8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20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1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6万人。

推进基本养老保险统筹。以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扩大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工资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水平。

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重点提高农民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逐步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农合整合,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巩固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逐步提高人均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落实居民医保政策,逐步提高门诊费用报销比例,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比例普遍达到70%。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办法和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全面实现统筹区域内和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深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切实解决重特大疾病患者的因病致贫问题。

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

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 力争“大病不出县”

规划提出,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方面,按照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要求,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制度,完善药品安全监管服务,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中西医并重,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素质和出生人口素质。

着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健全完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面实施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三年行动方案。积极实施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加强本县区外转诊率高的病种和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病种所在科室的服务能力建设,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力争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社区”的目标。

开展医疗救助脱贫。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提高贫困人口合规医药费用补偿比例,实行“两免两降五提高一兜底”基本医疗保障优惠政策。对贫困人口一律实行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实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赔付、健康脱贫医疗专项补助资金“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服务。到2020年,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重大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得到有效防控,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基本社会服务 灾后12小时及时得到救助

规划提出,建立完善基本社会服务均等化制度,拓展、深化和提升基本社会服务均等化对基本民生、基本权益的保障功能,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提升基本养老、防灾减灾、优抚安置、殡葬等均等化水平,为城乡居民提供相应的物质帮助和福利服务,着力保障困难群体、优抚群体和特殊群体平等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

加强基本养老服务。加快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老年福利服务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三无”、农村五保供养制度,适度提高供养标准,适时提高城乡“三无”人员供养水平。将基本养老服务补贴扩大到困难老年人家庭,建立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

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加强儿童福利院、救助保护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社区儿童之家等服务设施和队伍建设。加强留守儿童管理救助和儿童福利设施建设,强化对未成年人的监护,提高社会福利机构收养能力。

提升减灾救灾服务。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应急避难场所、防灾减灾宣传、综合减灾救灾与风险管理评估信息平台等减灾服务或设施建设。逐步提高灾害救助资金补助标准。开展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和防灾减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训,切实提高城乡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应对灾害能力。到2020年,确保自然灾害发生12小时之内,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及时得到初步救助,并支持后续救灾建设。

基本住房保障 将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纳入保障范围

规划提出,在基本住房保障方面,进一步创新基本住房保障和供给方式,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稳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受益群体覆盖范围,强化管理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城乡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实现住有所居,力争到2020年,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含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覆盖率达到23%以上。

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优化保障性住房类别结构,将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和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统一纳入保障范围。创新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坚持分散配建和集中建设相结合,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保障对象出租住房。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加快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平台建设,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加快全市住房保障工作信息化建设,推进部门信息联动和数据共享,对保障对象和保障范围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管理服务机构,加强规范化管理。

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优先改造规模大、条件差、安全隐患严重、群众要求迫切的集中片区;逐步开展基础设施简陋、建筑密度大、集中连片的城镇旧住宅区综合整治。推行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城中村改造方式,健全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措施,完善城中村房屋征收、补偿政策。

完善公租房管理机制。全面推进“租补分离、管办分开、租售并举”制度,制定公平合理、公开透明的保障性住房配租政策和监管程序,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准入、配租、退出管理机制。

基本公共文化体育 扩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规划提出,在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方面,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要求,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推进公益性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公共文化场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广泛开展送戏送电影下乡、送戏进敬老院文艺演出等活动,唱响《药都欢歌》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建立完善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文化事业专项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实施一批文化扶贫项目,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着力加强新闻出版服务。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阅读活动,逐步扩大基本免费或低收费阅读服务范围。进一步完善农家书屋建设、管理、使用等各项制度,逐步扩大数字化升级数量和范围,2020年实现农家书屋数字化升级率80%。加强城乡阅报栏(屏)建设,建立出版物更新补充机制。合理规划布局建设农村和中小城市出版发行网点。

积极开展群众体育。大力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健全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的管理制度。大力推进城市社区15分钟体育健身圈、健身步道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档升级。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健全全民健身组织服务体系,扶持社区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健身站(点)建设。

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工程。在住宅区建设规划和已建成小区改造时合理布局体育设施,在新建、改建、扩建公园时建设体育设施和场地,新建小区健身场地要求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力争在“十三五”末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8平方米以上。

此外,就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规划提出,加快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实施残疾人保障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完善残疾人康复托养体系、教育和就业帮扶体系,繁荣针对残疾人的公共文化产品,进一步提升亳州市残疾人保障水平和服务效能,推进残疾人奔小康进程。

(本报记者 杨文刚)

新闻推荐

军训汇演 展英姿

9月23日,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新生正在进行军训汇演。当日,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举行2017级新生军训汇演,2600余名新生身穿迷彩服,表演了分列式、队列操等军训科目,展现出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精气神。张延...

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亳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