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亳州报》恢复创办始末 □胡亚军

亳州新报 2017-09-15 09:10 大字

2002年10月8日,《亳州报》全面改版,由对开大报改为四开小报,这是改版当日报纸这是2008年,改成《亳州晚报》前的最后一期《亳州报》1958年底,当时的《亳县报》改为《亳县日报》

早在1956年6月,亳县(县级亳州市的前身,现为地级亳州市谯城区)就创办了建国后第一张报纸——《亳县农民报》,后考虑到报名有局限性,便于同年8月,改名为《亳县报》,为中共亳县委机关报。报纸为八开四版,周二刊,铅印,每期发行量3000份。1958年2月,《亳县报》改为八开二版,三日刊,每期发行量6500份。同年10月1日,《亳县报》又改为《亳县日报》,发行量扩大到15000份。1961年1月,按照当时的中央通知精神,《亳县日报》停刊。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亳县改为(县级)亳州市以后,亳州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速度很快,恢复办报的条件已经成熟,加之办报也是当地广大干部群众多年来的愿望和要求,恢复办报对全市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有鉴于此,当时的(县级)亳州市委宣传部新闻通讯科于1988年年初最先提出了恢复创办《亳州报》的设想,并向市委宣传部领导进行了汇报,得到了宣传部领导班子的同意和支持。宣传部领导班子决定让分管新闻和广播宣传工作的一位副部长和我(当时是新闻通讯科负责人)向市委常委会汇报此事。在1988年4月4日的亳州市委常委会上,宣传部那位副部长让我先作汇报。记得当时我着重从恢复创办“亳州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恢复办报的条件已经成熟和恢复办报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汇报。常委们听取汇报后,一致同意恢复创办《亳州报》。当时市委常委会决定,由市委宣传部负责拟写报告上报省委宣传部,待上级党委批准后,成立《亳州报》筹备领导小组。恢复创办的《亳州报》系市委机关报,由市委宣传部负责筹办,每周一期,社址设在市印刷厂内,定编15人左右。按照市委和宣传部领导的要求,我起草了亳州市委“关于恢复创办《亳州报》的报告”,经领导审定后,以“中共亳州市委亳发[1988]16号文件”的形式于1988年4月7日正式呈报给了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

当时国家对县级(含县市级)办报控制很严,想得到国内正式出版发行的刊号特别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县级)亳州市经上级批准后,先筹办了只有内部刊号的《药都报》。《药都报》于1994年4月1日试刊,四开四版,不定期出版。同年7月1日,《药都报》正式出版,每周一期,四开四版。1995年1月《药都报》更名为《亳州报》。1996年《亳州报》获得了省内出版刊号,并正式交给邮局发行。

2000年6月,地级亳州市组建,“亳州报社”于当年整体上划。《亳州报》由县级亳州市委机关报改为地级亳州市委机关报,同时报纸向市辖三县一区发行。2000年12月8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亳州报》终于获得了全国公开发行刊号:CN34—0073。2002年、2003年和2007年,《亳州报》先后经历了三次改版。改版后的《亳州报》,由对开4个版改为彩印四开16个版。

2005年,购置了报社办公楼,实现了无纸化办公。2007年1月,中国亳州网开始运行,2月,《亳州报》数字报开通,实现了在网上直接看报。 2008年10月,《亳州报》又更名改版为《亳州晚报》。2011年,《亳州晚报》由“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仍为中共亳州市委机关报。《亳州晚报》始终以“坚持党性,走进百姓”为办报方针,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三贴近”,内容涵盖了亳州本地最新发生的时政、社会、经济、科教等领域的新闻资讯,拥有新华社为其特供的当日发生的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娱乐、体育等新闻资讯,同时开设以亳州本土人士为主要作者的文艺、文史专版。《亳州晚报》将报纸的党报性质和晚报风格很好地结合起来,既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又突出了地方特色,具有权威、主流、贴近、服务的特点,增强了报纸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赢得了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 

新闻推荐

首届“华佗杯”全国药膳大赛举行

记录美食“审阅”作品布置菜品本报讯9月12日,2017年首届“华佗杯”全国药膳大赛暨膳用药材食材展销与论坛举行。副市长侯化致欢迎词。近年来,亳州市以建设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为重点,逐步形成...

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亳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