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责任意识 消除危桥隐患
“村里的路修好有一段时间了,可一座危桥至今没人过问,来来往往的行人从桥上过十分危险。”近日,谯城区大杨镇袁小楼村村民致电本报新闻热线反映,危桥一旁的防护桩已经被撞坏,桥墩也有多处裂痕,希望相关部门尽快维修。
(见8月3日《亳州晚报》“热线”版)
正所谓“出门有风险,过桥须谨慎”,由于年久失修,有的桥面千疮百孔,有的护栏残缺不全,不少桥梁已处于“病态”工作中,时刻准备着给不小心的过路群众以伤害。一直以来,这种“公共设施管理悲剧”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地点多次上演,似乎成了桥梁管理中的一道难题。
消除危桥隐患,责任重于泰山。现实的情况是,危桥改建难是不争的事实,这中间固然有资金不足的问题,但根本上还是民本意识不强。修桥既不能坐地收费,也难成“形象工程”,在能拖则拖、得过且过的语境下,往往不到“万不得已”都是坐视不管。事实上,为群众修好桥、铺好路、建好道是民生“底线”,虽无法与成千上亿的大工程相媲美,但解决好群众出行难问题、架好与群众间的“连心桥”却责任重大。只有把危桥改造看成是紧迫的生命工程,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举过头顶,那资金就不是问题,改造也不在话下。
危桥问题拖不得,修桥工作等不起,毕竟慢一天就多一份危险。为了让群众过桥时不再提心吊胆,加大危桥改造力度已是迫在眉睫。一方面要对桥梁进行全面“体检”并建立档案,另一方面要按照百年标准夯实基础、提标提质,尤其要走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怪圈。
及时整修桥梁固然重要,但护桥养桥更为重要。要从源头解决桥梁“早衰”问题,关键是要治理好超载超限这个“老大难”问题。否则,桥面修得再“漂亮”,也经不起超重超载车辆的持续碾压和反复折腾。由此来讲,加强对桥梁的监管,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缺位”。管好桥梁难度大吗?非也。无非就是认真二字——有关部门要认真地将管理责任制落到实处,使每个环节都有专管之人、每个人都有专管之责。 (徐剑锋)
新闻推荐
本报讯8月1日,谯城区2017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大学生助学贷款续贷工作全面开展,“助学圆梦”工作全面启动。为使贷款发放工作有序高效,谯城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投入8.04万元,购置了...
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亳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