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公交车内看城市“长大”

亳州新报 2017-08-02 09:32 大字

李成祥驾驶着1路公交车从火车站驶出,准备前往终点站亿都国际小商品市场

·编者按·

过去五年,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用智慧和汗水开创了一个发展速度快、发展质量好、城乡变化大、群众受益多的时期。在全国喜迎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本报推出“我这五年”系列报道,通过记录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来折射近五年发展的成就和辉煌。

“现在车升级了,开着也更舒服。”8月1日上午,吹着空调驾着车,1路公交车驾驶员李成祥喜上眉梢地说。从公交私有到如今的回归公益,李成祥即使是坐在公交车上,也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特别是2013年公交真正公营以来,公交车覆盖的地方越来越多。市民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8月1日12时许,亳州火车站广场。李成祥驾驶着1路公交车缓缓驶向公交车专用通道,在客人下完后,他将车驶入了停靠区域。按照规定,大约20分钟后,他又要驾车开往亿都国际小商品市场。趁着这会儿工夫,李成祥又拿起拖把把车厢打扫了一遍。

53岁的李成祥已经开了20年的公交车,包括最初公交车属于私营的时候。2008年,亳州市对公交私营进行了改革,逐步收回公交路线运营权,并实施“面向市场”的改革,将城区公交特许经营权转让给阜汽集团。2013年,市政府终止阜汽集团托管公交的协议,成立了亳州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真正实现了公交公营。公交线路不断优化升级,也陆续增加到了现在的26条。

在公交公司成立的那一年,李成祥已经驾驶着1路公交车奔忙在路上。“2路我也开过几个月,后来因为这条线路换新车,我就带着旧车去跑5路那个线路,后来大部分线路换新车了。”李成祥说,新车不仅性能好、环保,车厢内还很干净,自然受到市民的欢迎,现在1路车每天大约有400人乘坐,“以前我开的车都没有空调,夏天的时候,车里的温度有四十多摄氏度,风扇也不起作用,腿上、胳膊上热得都是痱子。那真是高温下的劳动者,但是现在车里有空调了,就不能算了。”

车况改善的同时,市民的素质也在提高。在更换新公交车以后,乘客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如今则是难得一见,“以前有的乘客没到站就要下车,不让下车他们还骂骂咧咧,你看现在,大家都很自觉地在站台下车了。”

从零星几条线路,到现在形成密集的线路网;从上座率低得可怜,到现在成为大部分市民出行首选……在城市发展的同时,公交车在近几年也完成了蝶变。总结变化的原因,李成祥说,归根结底是“正规”了,“如果公交车交给私人管理,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赚钱,公营则考虑的是方便大家的出行。这有本质的区别。”

每天早上7点钟左右就开始发车,一直要忙到晚上7点左右才能下班,午饭基本上都是盒饭。虽然忙碌,但李成祥很满意现在的工作,“单位买的有保险,工作环境也好,每月还领着几千块钱的工资,我只要踏踏实实把车开好就行了。”

12时20分许,发车时间到了。李成祥启动车辆,又像往常一样,朝着终点站亿都国际小商品市场进发了。

(记者 蒋加磊)

新闻推荐

切实抓好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运输专项整治 亳州市组织收看全省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运输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

本报讯8月1日下午,亳州市组织收看全省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运输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指出,各地各部门要警钟长鸣,务必强化专项整治的责任担当。要盯紧重点,严格运输市场准入,严密车辆动态监控,严厉...

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亳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