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90后诗人传授诗歌欣赏技巧

亳州新报 2017-07-28 10:00 大字

本报讯 “隐晦的诗歌一般很难读懂,因为读者不知道诗的谜底,这可能是由读者不了解作者和作者的语言艺术造成的……”7月26日晚,《道乡说道》论坛第十九期如期开讲。本期受邀嘉宾为亳州90后诗人向晚(原名李唯伟),他从自己的创作经历、诗歌创作的意义、诗歌的性质等方面谈起,结合作品案例赏析,详细讲述了隐晦诗歌的欣赏技巧。

向晚现为省作协会员,主要从事诗歌、评论、随笔等创作,大量优秀作品曾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文学期刊或报刊杂志上发表,总字数超过十万。向晚真正开始写诗是在2010年,前期侧重于阅读积累和模仿创作。2014年迎来创作的井喷期,当年创作诗歌就达六七百首,公开发表的约200首。当晚,向晚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现场分享了他的《黄昏后》、《这个夏天》、《忏悔》等诗歌作品,同时分享的还有其他名家的优秀诗歌作品。

“隐晦的诗歌一般很难读懂,因为读者不知道诗的谜底,这可能是由读者不了解作者和作者的语言艺术造成的。一旦有关诗人的个人情况和诗人的语言艺术被我们所熟悉,那么,他要表现的事物,也就摆在眼前了。”就隐晦的诗歌如何欣赏这个话题,向晚首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还有的诗歌特别隐晦,不需要读者太懂,只需要感觉,能感受到诗人在传达什么就行了。不过,这也是隐晦诗歌的魅力所在,意犹未尽,回味无穷,毕竟隐晦诗歌是一个慢慢品味的过程。

在向晚看来,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所追求的不仅仅是语言的探索与创新,从主观方面来说,也是对自身生存境遇的一种深入刻画,或悲或喜,或抒情咏怀,或寄托抱负,无论哪一种境遇,都足以让人们思考和联想个中关系。所以,在欣赏诗歌时,了解诗人的创作环境和背景就变得尤为重要了。此外,诗人所描绘的大都是真实的感情与感受,只不过是以诗歌的形式来表现,这种情况下,诗人只是让读者看到诗人本身的生活环境及背景,更多的是想传达当下一个时代的声音,亦是来自我们同时代的声音。

“诗歌是承载着某种使命的,这种使命永远缺席于我们的经历和视野范围,始终在我们创作的过程中与我们的生活达成一种皈依。”关于诗歌创作的现实意义,向晚说,诗歌的存在是为了保存这个世界的差异性和丰富性,激发每一个人都对自己的生活存着梦想和希望。所以,有多少诗人就有多少种诗歌,有多少种诗歌就有多少种生活的可能性。  (记者 郭玉岩 文/图)

新闻推荐

谯城区“圆梦大学行动”启动 资助标准为2000元/人

受助条件家庭收入需低于本地平均水平让无力者有力,给无望者希望。自2003年希望工程“圆梦大学行动”开展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数千名贫困学生得到救助。记者从团区委了解到,近日,团区委联合各...

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亳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