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家门口就业,身心不再漂泊

亳州新报 2017-07-25 10:02 大字

编者按:过去的五年,亳州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喜迎十九大 我看这五年”系列报道,通过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展现五年来亳州的发展变化,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献礼。

本报讯 7月24日下午,位于谯城区大杨镇的一家服装企业生产车间内,品质负责人马凤正在巡视每一组的生产情况,自2012年从江苏苏州回到家乡亳州,她再也没有离开过这家企业。

今年39岁的马凤家住谯城区大杨镇郭万新村,2011年以前,她和丈夫一起到苏州、上海等地打工,主要从事服装制造。2012年,村子附近开起了一家服装厂,马凤便和丈夫一起到厂里咨询工资待遇情况,得知月薪不低于3500元,便毅然决定留在家门口工作了。

“今年正好是我们的厂建厂五年,五年来,我们的企业由小变大,从最初的2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800多人,年产能也由先前的200万件增长到现在的1300多万件,总体感觉在家门口上班很舒心。”马凤说,她有两个孩子,一个在读高中,一个在读初中,家里父母年龄也越来越大了,自从回到家乡工作以来,不仅没少挣钱,还告别了昔日背井离乡的漂泊感,一家人团聚,才是最大的幸福。

说起这五年的变化,在马凤看来,家里的企业越来越多了,返回家乡就业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昔日雁南飞,今日燕归来”正是亳州近年来促进返乡创业就业的真实写照。

“每年春节,只要村里外出的人回来,我都会主动上门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告诉大家家乡的发展变化,让大家知道家乡的好就业环境,尤其是去年市里发起了‘亳州老乡 请您回家’,更是增强我工作的信心,在我的带动下,已经有80多位外出人员,返回到家乡就业。”马凤说,去年她很荣幸,当选了谯城区人大代表,在人代会期间,她就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人返乡就业的建议,受到与会人员的广泛好评。

马凤说,近五年亳州的发展可以说是跨越式发展,工厂林立、就业岗位很多,工资待遇也逐年提升,已经不比沿海地带差了,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是一种骄傲,能够在家照顾老和小,也是一种责任。

“我相信,今后我们亳州助力就业创业的环境会更好。在外漂泊的游子,回来吧,家乡需要你,家人更需要你。”马凤说。

(记者 蒋海涛)

新闻推荐

杜延安慰问武警亳州市支队官兵 汤涌参加慰问

本报讯第90个建军节即将到来,7月23日上午,市长杜延安看望慰问武警亳州市支队官兵,给他们送去节日的问候和祝福。市政协主席汤涌参加慰问。慰问中,杜延安和参会的武警官兵逐一握手,致以节日的问候,祝他...

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亳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