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村”村民不再“东南飞” 多年来,亳州市一村庄大部分村民外出务工,然而今年春节后,这个村80%的劳动力留在了家乡——
王雅萍正在厂里加工服装
本报讯“每天早上把女儿送到学校就来干活,下班再把孩子接回家,既不耽误照顾家庭,每个月还有四千多元收入。”3月2日早上,在亳州市蒙城县岳坊镇一家服装厂里,王雅萍一边忙活一边说。而在往年过完春节的这个时候,她已经和同村很多村民一样,含泪告别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去外地打工了。
今年35岁的王雅萍家住岳坊镇门东戴村。由于家庭贫困,婚后她和爱人就一直外出务工。攒了一定积蓄后,夫妻俩在老家建起了一栋两层小楼。尽管在外的收入还不错,但王雅萍并不开心:“这么多年,只有过年才能回家看看老人孩子,感觉真对不起他们……”
在外时间越久,王雅萍就越想回乡发展,然而由于家乡没有好的挣钱门路,她一直无法如愿。
一直以来,在门东戴村,像王雅萍这样的“打工候鸟”还有很多。该村村民组组长戴新建告诉记者,全村有劳动能力的村民约170人,曾经八成以上的村民出门务工,是个标准的“候鸟村”。
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改变了这个皖北贫困小村庄的命运,也彻底改变了“王雅萍们”的生活。伴随着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步伐,工业园、产业园、种植园……如雨后春笋般在门东戴村周边涌现,为村民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宝贝,爸妈以后都陪在你们身边,再也不出门打工啦!”虎年春节后,当王雅萍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正在读小学的两个女儿时,孩子们高兴得直跳。至此,夫妻俩告别了外出打工的日子——王雅萍进了镇上的一家服装厂,丈夫则承包了村集体的10亩鱼塘。
据戴新建介绍,今年春节后留在本地就业的村民有130多人,本地就业率达到80%。
从“候鸟村”到“凤还巢”,门东戴村的巨变只是亳州积极融入长三角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亳州市各县区聚力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数据显示,过去五年累计有6家世界500强企业、22家全国500强企业,1131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签约落地。2021年,全市新增返乡创业项目9076家,带动就业9.88万人。2022年亳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五年,亳州将高质量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这也意味着,亳州市农村产业发展将迎来新的“春天”,创造出更多就业岗位,让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候鸟”不再“东南飞”。
(记者李鹏李锦文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2月23日,蒙城县三义镇召开专题会议,贯彻落实全市安全生产紧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会议要求,全镇各单位部门要提高思想...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