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生活器具成为特色工艺品

亳州晚报 2021-10-29 09:06 大字

郁灯杰正在葫芦上进行雕刻葫芦雕刻作品葫芦雕刻作品

葫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音近“福禄”,同时,葫芦里面长子,有“多子多福”的含义,因而人们通常把它当作吉祥物,称为“吉祥葫芦”。

亳州市蒙城县,有一种名为“葫芦雕刻”的民间技艺,它起源于清末,如今已经传承了5代人。今年,这项技艺入选了亳州市第八批市级非遗项目。

葫芦雕刻有讲究

据了解,蒙城葫芦雕刻,又可分为葫芦雕和刻葫芦两种。

“葫芦雕”是一种立体艺术,主要雕法有阳雕、阴雕、透雕、阳雕平地、阳雕沙地、阴刻阳雕、双勾勒等等。主要刀法有直刀、平推刀、外侧刀、内侧刀、顺行刀、逆行刀、挑刀、垛刀、切刀等。这些雕法和刀法基本是从竹雕、木刻等工艺中借鉴而来的,施刀要做到稳(心静气和)、准(准确度高)、轻(用力恰当)、慢(行刀缓稳)、巧(刀法娴熟),这样才能雕出一件精美的葫芦工艺品。

“刻葫芦”,顾名思义,是在葫芦上走刀划针,随意刻画出简单的花草虫鱼图案,使其成为供人欣赏的葫芦艺术品。

此外,葫芦雕刻第四代传承人郁灯杰,还根据时代的需求加入了具有蒙城本地特色的烙葫芦、葫芦塑型。

“葫芦郁”享盛名

清朝末年,战乱纷起,民众生活疾苦。葫芦有保佑平安的含义,同时葫芦有盛水舀粮、储存酒水的用途,因此,葫芦广泛存在于皖北地区广大民众家中。蒙城县漆园镇郁氏葫芦雕刻自清末起,传承百年,至今已历经五代传承。

蒙城县文化馆非遗中心副研究员陈海蓉介绍,郁氏先祖尚文多思,在家中种植葫芦,刻烙图案,以赠乡邻,他的葫芦雕刻技艺精湛,深受当地群众喜爱,人称“葫芦郁”。他的雕刻技艺以传统宝葫芦为主,兼顾冬瓜葫芦、南瓜葫芦等造型各异的葫芦雕刻,雕刻内容有民俗、诗文、器具、造型等。因其坚持手工雕刻,因形塑材,兼顾美观与实用,深受当地百姓喜爱,在方圆百里享有盛名,是不可多得的民间手工技艺。

第四代传承人郁灯杰在传承老一辈技艺的基础上,对于葫芦种植的塑形、雕刻工艺的完善提升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把作品卖到了网上,在全国民间工艺爱好者和收藏爱好者群体内广受欢迎。

已制定保护计划

陈海蓉告诉记者,蒙城葫芦雕刻至今已经发展了5代传承人,最早是在清朝末年,具体的时间和人物已经无从考据。之后的第二代传承人是郁新良,第三代是郁新良之子郁敏祥。到了第四代,传承人发展至郁敏祥之子郁灯杰。第五代传承人是一名“90后”,也就是郁灯杰的儿子郁明夫。

据介绍,葫芦雕刻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其内容在神话、民俗、工艺美术领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其次,它还具有地域的适宜性、质地的独有性、题材的广泛性、技法的独特性、风格的多样性,在中国民间工艺品中实不多见,但目前仍然存在濒危状况。

记者了解到,目前当地已经为该项目设立了保护计划,未来五年内计划扩大原材料种植面积、打造体验馆、举办展览和走进特教学校进行推广等。

(记者刘心珠文/图)

新闻推荐

党员作先锋 疫线党旗飘

本报讯(通讯员赵红旭)面对疫情防控严峻形势,宝塔区柳林镇组建党员防疫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抽调8名青年党员第一时间在...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