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臣烈士:痛骂敌人 慨然赴死

亳州晚报 2021-05-14 09:44 大字

清明节前往祭扫烈士墓的党员干部

蒙城县篱笆镇四里桥村有一座革命烈士墓,墓中烈士名叫李季臣,牺牲时年仅41岁。他先后创办了多所学校,培养了众多进步青年。不幸被捕后,面对敌人的严刑酷法,他始终不为所动。临死时,他仍在历数国民党反动派的种种罪行,令敌人为之丧胆。

兴办学校参加斗争

1899年,李季臣出生在蒙城县篱笆镇四里桥村,兄弟姐妹6人,父母过早去世,生活无着,日子过得凄苦。大姐出嫁后,李季臣依靠姐夫一家生活。到了读书年龄,家人就把他送到当地私塾读书。

李季臣入塾后勤奋好学,很受同学和老师的赞赏。1917年,他考入县冯简斋任教的高等小学。1923年,又考入安徽省宿县第四甲种农业职业学校,1927年毕业返乡。1928年他同张震东、邵亚滨、王剑虎等人在蒙城县城西门内创办了新民小学,他教高年级地理、历史,利用课堂向学生宣传爱国爱民思想,培养了一批有用人才。

1938年,李季臣又与冯简斋在城西门内马道街创办了一所育德小学,担任教导主任。此时正值“七七”事变以后,日军大举侵略中国,战火烧到了安徽。蒙城沦陷后,日军纠集了一批民族败类,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蒙城笼罩着一片恐怖和黑暗。

关键时刻,在延安等地学习的一批爱国青年返回蒙城,发起成立了“蒙城青年抗敌协会”(简称青抗会)。李季臣主动联系他们,并参加了宣传抗日救亡等一系列活动。1939年,国民党郭集乡乡长卢孔长,大发国难财,残酷勒索人民,贪污肥己。对此,李季臣带领群众展开斗争。在确凿的罪证面前,国民党统治者不得不依法惩处了卢孔长。

鉴于李季臣的突出表现,1940年初,经中共蒙城工委研究同意,发展他为中共党员。他的任务是帮助组织发动群众反抓丁、反苛捐杂税、反勒索斗争,教育有志青年去抗日根据地工作和学习,并利用地方关系搜集国民党反动派的各种情报。

痛骂敌人慨然赴死

1940年春,国民党反动派掀起的反共浪潮更加猖獗。此时,国民党蒙城县县长袁传璧更是积极推波助澜,猖狂无比,对蒙城“青抗会”下毒手,大肆逮捕和杀害进步青年,制造了蒙城地区的白色恐怖。

3月底的一个晚上,李季臣正在育德小学办公室内的一张桌子上休息。袁传璧勾结安徽省保安第六团团长姚笃民,派便衣特务手持短枪冲进学校,将李季臣抓走。李季臣被捕后,被关押在省保安团驻地——城东扁担王庄,不准家人亲友探望和送食物。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审问,李季臣大义凛然,忠贞不屈,始终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节操。不仅如此,他还痛骂国民党反动派,历数了他们投敌卖国、祸国殃民的种种罪行,表现了他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袁传璧等反动派恼羞成怒,于4月上旬的一个深夜,将李季臣等四位同志活埋于蒙城县城东六里王东北地,制造了震惊皖北的“蒙城惨案”。牺牲时,李季臣年仅41岁。

革命精神激励后人

每次说起自己的出生日期,李季臣的孙子李建国都会自豪地说,他出生在1949年,与新中国同岁。但更让他感到自豪的是,他有个了不起的爷爷,正是无数个像爷爷李季臣那样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新中国才能建立起来。

李建国出生时,爷爷已经牺牲,他对爷爷的印象都是从奶奶和其他亲人口中“拼接”而来的,“我爷爷先后创办了好几所学校,我现在住的房子当年就是一所小学,后来爷爷去县城又陆续建了别的学校。”李建国说。

李季臣有四个儿子,分别是李幼臣、李曰鼎、李曰贤和李曰勇。除了李曰勇,其余三人都是军人,尤其是李幼臣,对革命的贡献仅次于其父。李幼臣是李建国的父亲,不过由于父亲常年在部队,父子聚少离多。李建国自幼跟着奶奶李卢氏生活,奶奶年纪大了,他就专心在农村照顾奶奶,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农村。1982年,李卢氏去世,与李季臣合葬。李建国说,爷爷和奶奶就埋葬在村头,一有时间就会去看看两位老人,为他们守坟。

5月8日,记者在李季臣烈士墓前看到,墓碑前摆满了各式各样鲜艳的绢花。不仅是李建国和家人经常去拜祭李季臣,每年清明节、建党节、烈士纪念日等重要日子,蒙城县相关部门、篱笆镇政府、四里桥村委会都会前往瞻仰烈士。

泽被长涡育后人,英名永留人世间。如今,李季臣为之奋斗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已变成现实,他用鲜血浇灌的蒙城大地早已春光明媚、鲜花争艳。他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进,他的英名,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刘午阳记者李鹏文/图)

新闻推荐

致敬!亳州这些劳动者获国家级表彰 三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一集体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

三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一集体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