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名新四军战士血染辘辘湾

亳州晚报 2021-04-16 09:19 大字

9名抗日烈士牺牲的地方

蒙城县地形以平原为主,不适宜打阻击战。但81年前,新四军在蒙城县王集乡邱朱村抓住有利地形,巧设埋伏,打了一场漂亮的阻击战,俘虏敌人800余名。辘辘湾战斗由此成为当地流传至今的抗日事迹。

烈士鲜血染大地

“这里就是辘辘湾,是当年新四军和日本鬼子打仗的地方。当时我已经七八岁了,所以还记得一些场景。”邱朱村88岁的村民刘来友指着眼前的一片洼地说,他现在是村里高寿老人之一,可能也是唯一一个到过战场活到现在的村民。

在刘来友的印象中,辘辘湾战斗是中午11点左右打响的,敌人的坦克和大炮声音传到了村里面,村民们吓得赶紧躲进了屋里。战斗持续时间不长,可能只有一两个小时就结束了。听到外面没有动静了,村民才敢走出家门。

刘来友说,当时“打了胜仗”的日本军队就地生火做饭,坦克大炮停在野地里格外醒目。日本军队见到村民走出村庄,便拿着上了刺刀的枪驱赶村民回家。村民们非常害怕,都吓回家了。

第二天,刘来友跟着大人来到辘辘湾,河沟里、坟墓旁都躺着新四军的遗体。“我看到了十几名浑身是血的战士遗体,其中九名倒在沟里,墓边上和桥上各有一个。那些战士看着也就二十多岁,他们有的被枪打死,有的被刺刀扎死,看着让人难受。”刘来友说。

用生命完成阻击

时间回到81年前。1940年10月19日拂晓,日伪军2000多人开着汽车、坦克,由宿州方向沿蒙宿公路向南进犯蒙城东北重镇板桥集。新四军四纵五旅奉命迎敌,凭借淝河之险与日伪军发生激战,重创敌人,打毁敌军坦克、汽车12辆,俘虏敌人800余名。

日伪军恼羞成怒,从北线调兵反扑。我军主动放弃阵地,向南涡河一带撤退。担任阻击任务的我军特务团掩护主力部队撤离后,也沿着王集西龙沟向南撤退。中午时分,尾追敌人越来越近,已能听到汽车、坦克的马达声。

特务团刚好撤退到辘辘湾,一看这里地势有利,沟湾交错,坟茔密布,易守难攻,于是决定留下后卫排在这里断后。全排30多位指战员受命后立即就地散开,各自寻找地形做好阻击准备。尚蒙在鼓里的日伪军刚进入伏击圈,只听排长一声令下:“给我打!”一时间,枪声大作,集束手榴弹投向敌人。日伪军突遭袭击,被打得晕头转向。

醒过神的日本指挥官嚎叫着组织日伪军在坦克的掩护下,向我阵地冲来。由于近距离作战,坦克进入盲区,我军后卫排战士寻找战机,避开坦克,以一当十,直杀得敌人鬼哭狼嚎。可日伪军人数多、装备精良,设置了层层包围圈,凭借坦克开路,疯狂反击。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鏖战,整个辘辘湾几近被鲜血染红。

虽然最终后卫排战士全部壮烈牺牲,但他们用生命完成了阻击任务。

忆苦思甜奔小康

辘辘湾的名字怎么来的呢?村民们都说不清,记者听到最多的说法是,龙沟在这里绕了一个弯,俯瞰像个车轱辘的外观,所以就有了辘辘湾的叫法。再加上这里远离村庄,周围坟茔较多,“辘辘湾过去是个很紧(让人害怕)的地方。”村民说。

正因为辘辘湾有沟,坟茔多,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藏身地,一场可歌可泣的平原阻击战才会在这里打响。刘来友说,以前的龙沟比较浅。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对龙沟开挖,后来又把龙沟取直了,辘辘湾不再三面环水,但地势低洼的特征至今未变。

辘辘湾边上过去是双(双涧)板(板桥集镇)路,现在道路已经改道,原有路面已经废弃。不过一条新的蒙(蒙城)王(王集)路打开了邱朱村和王集乡发展的新局面,今年蒙王路将升级为307省道,预计今年就能开工。

站在辘辘湾里,眼前黄色的油菜花在阳光下格外迷人,不远处的农业种植大棚和鱼塘生机盎然,一路之隔的大型加油站正在拔地而起,风力发电机呼啸地旋转着……追忆81年前的阻击战,抗日烈士们顽强战斗的无畏精神,激励着人们走向乡村振兴的步伐更加坚定和自信。(朱强马洪绕记者李鹏实习生李玉文/图)

新闻推荐

外卖小哥车祸后 又遭救护车二次碾伤 事发亳州市蒙城县,涉事救护车驾驶员已被停职

事发现场视频截图。4月12日,亳州市蒙城县一个外卖小哥,在工作期间与一辆私家车发生交通事故,在地上等待救援,不料当...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