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豪!乡村五年巨变,有我见证

亳州晚报 2021-03-03 08:39 大字

王亚伟走访贫困户

【编者按】刚刚闭幕的市两会通过了亳州市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十三五”完美收官,“十四五”开启新篇。“1314”(“一生一世”),这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平平淡淡的幸福。从即日起,本报开设《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我的“1314”》栏目,以各行各业普通人的视角,展现过去五年市民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展望群众对未来五年的美好愿景。在这里,看见我们“1314”的幸福……

过去五年,王亚伟是在蒙城县板桥集镇李楼村度过的。作为李楼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五年来,他见证着村子的巨大变化。如今,村里的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王亚伟又开始谋划起村子未来五年的发展之路。

这五年,村庄容颜靓了

王亚伟是蒙城县城市管理局的一名干部。2014年,他来到李楼村任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这一干就是两届。

刚来到李楼村看到的情景,王亚伟至今记忆犹新。那是2014年10月,他发现整个村子居然没有一条水泥路,村里三条沟仅有两座小桥,村民出行很不方便。因为电压低,村民别说安装空调,有时候晚上连电灯都带不动。

王亚伟随身携带一个小本本,将全村7个自然庄所有的贫困户走访了多遍。王亚伟发现李楼村基础设施落后,村民意见很大,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路修好、把电网改造好、把农田治理好。

王亚伟多次到县农业、交通、扶贫、供电等部门,跑项目,要资金。2015年起,王亚伟开始与村干部一起推进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努力,李楼村修建了30多公里的水泥路,现在不仅庄庄通水泥路,还实现了“户户通”,三条沟渠上新修了五座桥,村民出行问题解决了,全村7个自然庄的电网也全部改造完成,511公顷农田进行了高标准治理,配备了基础硬件设施,还进行了“厕所革命”,修建了文化广场。

如今的李楼村,水泥路四通八达,家家户户挂起了空调,用上了冲水马桶,精神文化生活也丰富了很多。

这五年,村民腰包鼓了

村民的出行问题解决了,村集体收入还是零,如何使李楼村出列,让所有贫困户脱贫,是王亚伟的工作重心,也是他最大的愿望。

王亚伟针对每一户贫困户的情况采取了精准帮扶措施。

贫困户张强患有强直性脊柱炎,根据其家距离小学较近的情况,王亚伟帮其申办营业执照,鼓励其开了一家小超市;李长君有肢体残疾,属于弱劳动力,王亚伟安排其做了村里的保洁员,并鼓励他利用自家的废旧庭院养羊,目前他家靠养羊每年增收2万元;李宗学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生活懒散,王亚伟利用搞特色养殖有奖补的“诱惑”,引导其养羊,现在他家的羊已由过去的两只发展到了20多只……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王亚伟深知这个道理。2017年,他与村干部一起,在村里建设了光伏发电项目,收入的60%用于给贫困户帮扶分红,4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之后,他又引导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水果种植和苗木种植。

经过几年的发展,李楼村的村集体收入已由过去的0元增加到了现在的60余万元。

展未来,信心更加足了

虽然目前李楼村所有的贫困户都已实现了脱贫,但王亚伟依然每天到村里走一走,跟脱贫户们聊一聊,时刻关注他们的情况。

“虽然贫困户们都稳定脱贫了,但摘帽不摘责任、不摘帮扶、不摘政策、不摘监管,我们要保证他们不返贫,发现他们有需要帮扶的情况,就要及时采取措施,给他们温暖和信心。”王亚伟说,“不跑不看,怎么能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呢?”

对于李楼村未来五年的发展,王亚伟已有了具体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平稳转型的过渡时期,我必须尽快带领村干部转变观念,找准定位。”王亚伟说,除继续关注老弱病残村民,防止他们出现返贫风险外,“十四五”期间,村里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继续加大产业发展,拓宽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推进乡村振兴。

“我们计划将以优质粮食种植为主,继续发展水果、树苗等特色种植,此外依托北淝河湿地公园项目区位优势,发展观光农业。”王亚伟说,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增强乡村吸引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对于未来,我们和村民都充满信心。”

(记者曾莹莹文/图)

新闻推荐

举办返乡创业座谈会

本报讯2月19日,蒙城县庄周街道十里社区通过“三长”联系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举办了以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为主题的返乡创...

蒙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城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