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微的萝卜
我们这儿盛产萝卜,特别是沙土地,最适合萝卜生长,一亩地收几千斤萝卜是把里攥的事。几十年前,那时没有反季节蔬菜,萝卜白菜就是我们这儿冬季里主打蔬菜,几乎每个家庭在冬季到来之前都要窖存不少萝卜。我经历过那个年代,那时,缺油无肉,清炖萝卜等同于白水煮了吃。萝卜与油和肉最相宜,清炖萝卜一顿两顿还行,如果天天吃,就一鼻子两眼都是。
萝卜多得吃不完,几分钱一斤都卖不掉,喂猪猪不吃,喂鸡鸡不看。村里不少人就把萝卜从窖子里挖出来装在架子车上,拉着去蒙城、利辛一带换红芋或红芋叶子来家喂猪。蒙城、利辛一带多是砂礓盐碱地,以前,那里的土地不长小麦、玉米等粮食,却盛产红芋。他们那里红芋、红芋干子多得也吃不了,红芋换萝卜,互不找钱,两得。
其实卑微的萝卜祖上也曾有很好听的名字,如:芦菔、莱菔、罗服或雹葖等。萝卜早在2600多年前的《诗经》里便有一席显赫之地,《诗经·邶风·谷风》里说:“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这个葑菲就是萝卜。葑与菲的根茎和叶均可食用,后来就用葑菲表示尚有一德可取,用“葑菲之采”作请人有所采用的谦词,而“不遗葑菲”,则比喻对有一技之长的人才要尽量收罗。
以前,萝卜虽然让一些人不待见,但在那冬天蔬菜缺乏的年代,却成为普通百姓乃至达官贵人餐桌上的主要菜品,甚至在饥馑的年份,还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随着时代的进步,物流的发展,现在蔬菜、水果品种越来越多。“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场景已不再现。现在有那么多的水果和蔬菜,坚强的萝卜不仅有一席之地,而且还能登上大席。红萝卜炸丸子、包包子;青萝卜解渴下酒;白萝卜炖蹄窝……萝卜家族各有各的特长,真的没有能比得上的。
现在的萝卜品种越来越多,很多种萝卜已名正言顺地进入水果行列,什么水果萝卜、水晶萝卜、脆萝卜等。在我们这儿,把萝卜当成水果卖早已是司空见惯之事,把萝卜当礼品送人也成时尚。冬天很多人只吃萝卜,不吃水果,很多名副其实的水果被晾在了一边。享有“药圣”之誉的李时珍老先生是这样说的:“可生可熟,可菹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醋可饭,乃蔬中之最有益者。”同中医交流,他会对你说,常吃萝卜有消食、顺气、化痰、止咳、润肠、利尿、清便与补虚等诸多功效。于是就有人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健康。”
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对萝卜也多有夸赞,其主要代表人物就是中国最会写诗的厨子、最会做菜的诗人苏东坡,他对萝卜情有独钟。苏轼被贬惠州时,向一位姓王的参军借了不到半亩土地,在上面种菜,其中就有萝卜。东坡先生有时夜半喝醉了,想找点东西解解酒,就到菜园子里拔棵萝卜。含着饱饱的霜露水气的萝卜,即使是上等滋味的鸡鸭鱼肉也比不了。这些蔬菜大可以满足人生所需了,何必再去贪求精美的佳肴呢?美食家苏大胡子有感于此,就写了四句诗:“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在我们这儿也有乡土诗人,用顺口溜的方式赞美当地的青萝卜:“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抵不过宿州的萝卜皮。”既是蔬菜又是水果的萝卜赢得了大家的表扬,但抬得再高,萝卜还是萝卜,依然卖不上价,不值钱。但萝卜不在意这些,只要有人喜欢就行。
屈海波
新闻推荐
党建广场成村民文化娱乐活动地陈振玉正在喂羊去年刚刚建成的新村幼儿园蒙城县篱笆镇宋圩村是安徽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