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上“放心水” 生活更滋润 蒙城县切实保障111.9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亳州晚报 2021-01-06 08:02 大字

[摘要]蒙城县切实保障111.9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罗集水厂职工在检查设备运转情况

本报讯“现在喝的水真好,又清又甜,炖鸡汤、熬鱼汤特别有味道。”2020年12月30日,蒙城县王集乡界沟村脱贫户许兰胜的厨房里飘出阵阵香味,80岁的许兰胜一边热情邀请记者品尝鲜美的鱼汤,一边回顾着自己那些吃水的过往。

“原先吃大井里的水,遇到大雨天气,污水流到井里很不卫生,后来使压水井、电机井抽水,水有点苦,泥沙还多,来回拎水,我也拎不动。”许兰胜是位独居老人,中年丧偶,女儿嫁到外地,多年来吃水问题一直是老人的一块心病,“现在好了,自来水接到家里,和城里人一样,龙头一开,水就来了。”

王集乡界沟村地处三县交界,离县城30多公里,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村。为解决贫困村群众吃水问题,蒙城县水利部门对王集水厂实施了改扩建工程,总投资5418.15万元,设计规模每天供水7181立方。新建取水水源井11眼,输配水管道86万米,安装二级泵12台,自动化供水监控系统1套,二氧化氯消毒设备2套,清水池2座。王集水厂为王集乡全境和双涧4个村供水,惠及人口9.97万人,成为全县供水人口最多的农村水厂。如今,像许兰胜老人一样,界沟村97户脱贫户已全部用上安全清澈的自来水,摆脱了多年来吃苦咸水的困扰。

“蒙城农村饮用水安全面临两大挑战,北部6个乡镇要打赢苦咸水歼灭战,南部9个乡镇要打好高氟水攻坚战。”蒙城县水利局副局长张广阔表示,通过近几年的努力,该县逐步并网了原有小水厂,已建成22座万人千吨规模水厂,“实施农饮一个乡镇一张网甚至几个乡镇一张网,同网同质,保障居民的用水安全。”

“经常喝氟超标的水,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黑黄牙,以前外地的女孩都不愿意嫁到这里。饮用水达标后,这个状况得到了明显好转。现在贫困户是‘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生活滋润。”在蒙城县南部的立仓镇罗集社区,年过花甲的罗集水厂负责人胡昌贺介绍,现在罗集水厂每段制水工艺都有电脑24小时监控,设备运行、水质水量、故障预警报警等都能在中控室看得一清二楚,“县里把这么先进的水厂建在咱村,咱一定看护好它。”

“罗集水厂是我县第一个将地下水源置换为地表水源的农村水厂,它以茨淮新河为水源地,采用混凝、沉淀、除氟、碳滤以及加氯和臭氧消毒等工艺,水质优良,制水工艺在全省也算是最先进的,日供水可达1.5万吨,能解决10个村近6万人饮用水氟超标的问题,其中1个贫困村。”蒙城县农饮总站负责人沈杰说。

近年来,蒙城县水利部门围绕“农村饮水安全指标评价标准”,紧扣水量、严把水质,水厂建有化验室,实行日检;县水利局设有水质检测中心,实行月检;县疾控中心实行季度检测,水质三级管理切实保障了全县111.9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其中脱贫人口8.63万人。

(戴树林刘星记者任雷)

新闻推荐

亳州市两家博物馆 入列“国家队”

本报讯12月21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了第四批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名单,其中,亳州市博物馆入选国家二级博物馆,蒙城县博物馆...

蒙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城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