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 走出一条致富路
本报讯“俺又收到4000元特色种养奖啦,今年我种的5亩多花生也会有好收成,卖黄牛又能赚两万多,加上儿子和媳妇外出务工的收入,俺家也可以达到小康水平啦……”7月30日,蒙城县王集乡杨沟村脱贫户杨玉东给记者算起了家庭收入。
6年前,杨玉东妻子离世,儿媳妇得了一场重病,孙子上学,儿子为照顾儿媳不能外出务工。一家人住在三间破旧瓦房,下雨天房屋到处漏雨,收入全靠几亩地,生活非常困难。为此杨玉东整天愁眉苦脸,时间一久,人就没了精神。据邻居介绍,那时的杨玉东脾气暴躁,经常跟邻里发生冲突。
2014年,经村“两册一审”,杨玉东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村两委的帮助下,生活迎来了转机。村里给杨玉东安排了公益岗位,又帮他申请了光伏收益等扶贫措施,2017年他家光荣脱贫。
“虽然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我脱贫了,但如果个人不努力,再好的扶贫政策也不能让我富起来。”脱贫后的杨玉东并不“知足”。
这时,杨沟村党总支书记魏俊国建议杨玉东种植花生,并利用花生、小麦秸秆养牛。杨玉东认为这个方法可行,但是缺少资金和技术。帮扶责任人徐兆军得知情况后,帮他申请了3万元扶贫贷款,用于搭建牛棚和购买母牛,又帮他联系了技术人员。
同时,杨玉东还种植了5亩花生,又利用空闲时间收集农户的秸秆,节约了不少饲料成本。徐兆军介绍说,他经常看到杨玉东忙碌的身影,每天起得很早,配料、喂牛、打扫、驱虫,忙得团团转。
杨玉东在政府的精准帮扶和自身不懈的努力下,盖起了漂亮的三层小楼房,家庭的收入不断增加了。乡亲们都说杨玉东变了,人乐观了笑容也多了。
现在的杨玉东整天笑眯眯的,逢人便夸,“感谢党和国家的扶贫好政策,我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当有人问他今后有什么打算?他总是笑呵呵地说,只要人不懒,以后的日子就会越来越红火。
(王翠花支立明记者李鹏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蒙城县王集乡石山村张芒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于2016年患了臀部肉瘤(恶性),当年9月在蚌埠做了手术。通过慢慢治疗和恢复,身...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