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资助”精准识别贫困生 让资助更公平高效,也更有温度
[摘要]让资助更公平高效,也更有温度
本报讯“数据跑腿”代替“群众跑腿”,依托信息化平台精准识别贫困学生,实现应助尽助。自2018年3月开展“智慧资助”试点工作以来,亳州市通过“智慧资助”让资助更公平高效精准,也更有温度。
2017年3月,省教育厅启动“智慧资助”试点工作。次年3月,亳州市被纳入试点市。市教育局选取6所高中学校开展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市38所公办高中学校全面推开,8.2万名学生参与试点。
“智慧资助”运行前,亳州市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指标是根据各校的学生数,按照总数20%的比例分配名额,各校根据各班学生数分配受助名额。各班进行评议,选出拟受助学生名单,经学校审核通过,学生到所属乡(镇)、村开出贫困证明,填写申请表,并上交相关资料。
“在平均主义下,由于各班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导致有的学生不够资助标准却被列为资助对象,而真正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可能受到名额限制而被拒之门外。”蒙城县第八中学学生资助办公室工作人员葛云兰说,学生资助在评议时还会掺杂人情因素,客观性受到影响。而且,一些自尊心强的贫困学生不愿意参加班级评议。
开展试点后,亳州市打破信息孤岛,多部门共享数据,建设了“智慧资助”系统;制定并完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指标体系,对55项反映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指标进行赋分。学期初,学校把学生信息导入系统,系统根据共享数据和导入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以分数的形式呈现学生家庭贫困程度,确定受助名单和受助档次。学校参照排名情况,认定贫困学生。
蒙城县第八中学有一名学生,奶奶、妈妈因病不能干重活,家里还有3个弟弟妹妹,家里生计仅靠打工的爸爸维持。但这名学生自尊心强,不愿让同学知晓,一直没有申请助学金。
“智慧资助”运行后,老师告诉她“智慧资助”系统自动推送的受助学生名单上有她的名字。“从来没想过不用跑腿开证明也能领到助学金,真的非常人性化。”领到1000元助学金后,她既意外又激动。
“智慧资助”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打破了多重桎梏。系统不仅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和非建档立卡农村低保、非建档立卡残疾、非建档立卡特困供养、孤儿等特殊群体学生,确保资助对象无遗漏,而且能自动对非建档立卡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分析排名,自动推送受助学生名单,并自动分配资助资金。
“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消除平均主义带来的各种弊端,让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感受到社会温暖。”市教育局局长陈亮说,这不仅提高了精准度,而且杜绝了“人情关”,促进了教育公平。
(陈璐郭玉岩夏文豪)
新闻推荐
◎侯兴锋
蒙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城县这个家。